《那山那水》 拾贰
2018年01月17日 15:41 《那山那水》 何建明
安吉做到了真“美丽”。制度上,他们有“最美乡村”的第一个国家级标准(GBT32000-2015);方法上,他们把全县当作景区来规划,实施了全域景区的管理与建设,将一个村当作一个景区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村村是景,景与景相连相通,不留死角。将全县187个行政村,都统一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标准去达标建设,并且每年检查考核评比。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断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使得安吉全域如今越来越美。自2006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县后,十年后的2016年,安吉又被国家授予第一批“全国生态文明县”称号。
“美丽安吉”所形成的“安吉美丽经济”,更是势不可挡。2016年的财政收入是十年前的8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7元,比十年前增长了4倍。而这一“安吉美丽经济”所呈现的“金山银山”效应才刚刚开始……
“美丽”成为经济形态,用美丽换取“金山银山”,这是余村和安吉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指引下,利用自然优势,走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不知何故,我在余村和安吉待的日子越多、越长之后,就有一种感受越发强烈,那就是,这里除了山美、水美和景美外,最美和能让美变成“金山银山”的,还是人,是那些比山、比水、比景更美的人。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空。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马云。
当年既不帅又默默无闻的马云,就是因为在西湖边为一位澳大利亚游客做“业余导游”的美丽而纯粹的行动,开启了自己要走出去接触外面世界的梦想,并成为最早出国访问硅谷的最有商业头脑的年轻人之一;从最初结识互联网,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阿里巴巴梦想。当年不被看好的马云,现在已经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心目中的“酷男”。马云的成功之路,其实也体现了一种“美丽经济学”的魅力—心灵之美的“经济学”。
余村以及整个安吉的成功之道,不像马云那样搭的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快车,而是依靠自然资源的优势进行整合与装扮,用“自然美”换取了“大珠小珠落玉盘”,从而赢得了“金山银山”的美丽生活。
顾益康,现任浙江省政府参事。这位被习近平称为“超级农民”的浙江省农民第一代言人,有一个特别的功劳。他在2000年张德江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进言“建议彻底废除农业税”,后来浙江省在全国先行废除了农业税。2005年年底,全国人大作出了在全国废止农业税的决定,至此,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制成为历史,九亿农民无不欢呼,顾益康的名字也开始被人熟知。不过,这位自称“顾三农”的农业专家,在近十多年中,倾注最大心思的是“美丽乡村”事业。
顾益康认为,中国在世界上成为最强盛的国家是早晚的事,正如我们曾经有过唐宋时数百年“世界老大”的辉煌历史一样,但今日中国要在世界上让他国敬佩,不仅需要经济实力,还需要方方面面的美丽形象。“美丽中国的持久,将决定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命运;而中国的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有了美丽乡村才可能有美丽的中国。”为此,顾益康不顾年事已高,不遗余力地长年在浙江大地上奔波。他在总结余村、安吉和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时,曾这样评价: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农民祖祖辈辈想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的根本点和最终目标,是让农民感觉自己的生活是富有、幸福和美丽、自由的。富有,就是有钱花,手头不觉得紧,柜子里有余存;幸福,就是心情舒畅,家庭和邻里之间没有矛盾,每天开开心心过日子;美丽,就是希望拥有一个如诗如画的田园式的好家园,同时享有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条件;自由,就是生活宽松、无拘无束,走路不用躲车撞马,出门不用担心碍着谁……这就是农民心目中的“美丽乡村”。在顾老看来,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农民们能够享受美丽人生;而农民们在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过程中,他们自身的“美丽”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关键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顾益康甚至认为,没有农民的自身美丽,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更不可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何谓“农民的自身美丽”?是身上的衣着,是端起饭碗的姿势,是说话谈吐的举止,还是眼睛里的神采、劳动后的体味?显然这些都是需要美丽的。但真正的、最重要的美丽,是心灵,是他们的心灵和行为、精神和理想。
在余村时,我没有专门对村干部的“辉煌事迹”进行过专题采访。其实,余村这一二十年来,从开矿开厂到恢复绿水青山,再转换成金山银山的发展过程中,一任任村干部吃了多少苦、受过多少累,忍下了多少委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潘文革、俞小平没有跟我讲,鲍新民、胡加仁等老支书、老村长也没跟我讲,但村干部们为村庄建设所作出的贡献,村民们记得,村子里一棵棵银杏树也清清楚楚地看着。
一日,我在杭州,见到一位姑娘,她问我还记不记她?我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
“你到过我家的呀!”姑娘眨着一双美丽的眼睛,说:“我是潘文革的女儿呀!”
哈,想起来了:“那天不是还到你家,还合过影嘛!”
“是的是的!”小姑娘高兴地蹦了起来。
后来,我请她到住处聊天,没想到姑娘跟我谈了不少在余村没有采访到的感人至深的素材—是关于她父亲潘文革的事。
姑娘叫潘一颖,一位“九零后”的余村姑娘。第一次见她,还以为她是哪个地方来余村拍电影、拍电视的女演员呢!姑娘长得水灵而娇美,而且又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笔:
脱下华美的袍,卸去浓抹的妆,汲雨露滋润疲乏的肉体,借花香沁入困顿的心灵,抚绿草擦亮你的眼睛,一路清风相随,领略余村之美……
高中时,姑娘的这篇《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文章就在安吉县“生态文明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中得过第一名,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又读了研究生。这样美丽又才华横溢的姑娘,放在谁家都是“掌上明珠”。这姑娘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现任余村村支书潘文革。
“一颖,快看看微信,你爸在雪地呢!已经站了好几个小时了,快劝他休息一下吧,这么冷的大雪天……”2016年1月22日下午,浙北大地下起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正外出的一颖在下午4点钟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并说让她看微信图片。姑娘打开微信一看,画面上是她熟悉的爸爸的身影:大雪中,手中撑着一把已被积雪盖顶的伞的爸爸,正忙碌着指挥工作……
姑娘把画面放大,终于看清了爸爸那张被雪冻紫的脸庞。她的眼睛一下噙满了泪水—爸爸有伤的脊骨怎能在雪地里“泡”啊!
“爸爸,您好棒!女儿为您点赞!但也记得照顾好自己啊!”这是姑娘给爸爸发去的微信。她很心疼,但更多的是感动与自豪。
直到夜幕降临,潘文革才给了女儿回信。本应该疲惫不堪的他,语气里却满是开心的味道,他告诉女儿:遇到大雪了,白天在工业区组织抢救,明天一早,还要组织一批志愿者到村民居住的地方扫除残雪,以确保房屋和村民都能安全。
“谢谢你,把大雪中的这一幕拍下来给我,有了你这样细心的村民,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村庄。”这是姑娘后来给那位热心村民的回复。
余村的干部是什么样的?余村在年轻一代村民的心目中又是什么样的……有关这一话题,一颖自然是我最想采访的对象。
“爸爸在做村支书之前已当了很长时间的村干部,他怎么干工作我并不太知道,因为一直在读书,难得放学的周末想回家睡个懒觉,却常常在半夜或大清早被吵醒……”一颖说。
“为什么?”这很奇怪,我问。
“今天大家看到我们余村那么美,其实这美来之不易。很多时候,村里要做的一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村民接受和理解的,很多情况下甚至会遭到强烈反对。因为我爸爸当村干部呀,所以村民一有事,不管在半夜还是大清早,都会上门到我家敲门或嚷嚷。这个时候,我总看到爸爸急急忙忙地一边穿衣一边嘴里说着‘别急别急,马上来啦’,然后冲出门去……”一颖说:“说实话,开始我对这种情况有些不理解和埋怨,后来慢慢明白了,村民找爸爸,其实是信任他,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也因为村民的这份信任,我和妈妈后来都从不同角度在默默支持爸爸。对我来说,真正让我敬佩起爸爸,还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一颖说的是她参加高考前的事。
“高考前,学校的家长会特别频繁,但一向特别疼爱和重视我的爸爸,竟然总不来参加家长会,每次都让妈妈代替。有时我忍不住给他打电话,他总以出差或走不开为由把家长会推给妈妈,且电话里的声音总是很响亮有力,好像要证明什么似的。对此,我一直信以为真,直到有一天夜里,因为复习累了,睡不着,我就翻着QQ和朋友圈里的动态,突然有一条信息让我心一惊:堂兄说他某日去医院看望我爸爸……当时我一下从床上坐起,拿起手机就给那位堂兄打电话,果真!爸爸受伤住院了,而且伤势很重,已经住院两个多月了。第二天一早,我就赶到医院。病房门口,我看到妈妈正在给爸爸喂饭,而爸爸很吃力地伸着脖子艰难地吃着……这一幕让我一下子泪流满面,什么也不顾地冲进了病房,把脸紧紧地贴到爸爸的脸颊上。爸爸惊讶地转过头,说:你怎么来啦!我根本说不出话,只有泪流满面……原来两个月来我爸每次给我打电话,都是在病榻上强忍着痛苦,假装轻松的语气,他是怕影响我的高考……”
“后来我了解到,爸爸的后脊梁骨因为调解正在建设余村工业园区污水管道施工方的纠纷而受伤的,但在后来公安方面来调查事故过程时,我爸爸不仅没有说村民一句不是,还为伤害他的村民说情……事后爸爸对我说,我是村干部,村民之间有了矛盾纠纷,去调解是我的责任,这过程中村民失手给我造成了伤害,心里肯定已经不好受了,我怎么可以再给他们压力呢!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能说什么?时间一长,慢慢地我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尤其是看着他和其他叔叔伯伯们把村庄一天天建设得越来越美丽,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都真正感到‘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爸爸他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