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拾贰
2018年01月17日 15:41 《那山那水》 何建明
敬爱的习总书记:
您好!
我们是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的53名村民代表,今天来信是向习总书记报个喜,我们按照您十年前来余村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做了以后,如今过上了睡在梦中都会笑醒的好日子。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05年8月15日下午三点多钟,您到安吉调研法治浙江建设时来到余村,对我们说:“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放弃,要知道选择,发展有多种多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您还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听了您这些话后,如同屋顶上打了个响雷,使我们猛然醒悟,于是决定走养山用山的道路,重新编制了村里的规划,把全村划分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关闭了村里所有石矿,关掉了水泥厂,借助天荒坪境内装机容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用村里历年的积累,投资建设了荷花山景区,借助2008年县里开展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建成了“美丽乡村”精品村。昔日的余村彻底变了样,优美的环境又回来了,村里千年的银杏树和百岁娃娃鱼成了游客争相观赏的亮点。说来也怪,美丽环境变成了摇钱树,上海一客商慕名在村里建起了金栖堂度假村,湖北一上市公司正投巨资重新开发荷花山景区,昔日寂静的山村变成闹市一样,游客到,山货俏,农家乐应运而生,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已经成型。与此同时,我们做好毛竹文章,竹子在我们这里能吃(竹笋)、能喝(竹饮料)、能穿(竹纤维做成衣被毛巾)、能出口(竹制品和竹工艺品);竹子长在山上还是景,城里人来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海里游玩总是舍不得走;竹子埋在土里也是金,村民们一年四季都卖笋,早园笋、春笋、鞭笋、冬笋,村民的腰包也由此赚得鼓鼓的。
过去村里有个万元户那是不得了,现在我们村“千万富翁”也有不少,村民胡加兴通过搞漂流,家里的总资产早就超过了千万元大关;村民潘春林从一个原来拉矿石的拖拉机手如今变成了大老板,不仅开农家乐,还开了自己的天合旅行社,每天用专车去上海、南京等地接客人,还投资800多万元入股九龙峡度假村和九龙峡景区;连在海南投资建设鸟巢景区拍摄《非诚勿扰》电影的老板,也投资12多亿元建设了“大年初一”旅游项目,准备在明年正月初一开张,这又将给我们增加许多赚钱的机会……自从把靠山吃山变成养山用山以来,不仅使矿山复绿,而且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翻了三番多。现在全村280户有小轿车192辆;另有58户村民乡下有一套别墅,城里有一幢洋房。一些游客说,余村人生活在景区里,劳作在图画中,我们听了心里那叫个美呀!去年村里按照省里要求,大抓“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环境变得更美了。现在村里进行了垃圾分类,10小时保洁,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纳污管,流进了污水处理池,污水出池变成了清泉,“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蚊蝇满天飞,臭气四季吹”早已成了历史。一句话,城里人有的,现在村里全有,城里人没有的,村里人也有,这就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新鲜空气和美丽环境。
现在村里的资产达到了4572万元,还有1000多万元借给镇里,一年的利息就有100多万元。村里有钱就能办成大事,建起了文化礼堂、文化大舞台、灯光球场,每到夜晚,通往各家各户的路灯火通明,球场上老年人打门球、青年人打篮球、学生打乒乓球、妇女在文化大舞台跳舞。每逢节日,我们村还像中央电视台一样搞晚会,村民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过去我们想也不敢想能外出旅游,现在村民们都时兴去旅游,有的村民不仅游遍了国内各知名景区,还跑到外国去旅游。
村民富了,素质也提高了,十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村治保主任开玩笑说,这十年也没调解几起纠纷,都要下岗了。村干部更加重视民主管理,村里所有大事都要村民代表表决通过才准去做;村里每一分钱的开支,都要通过村里的“村村通”平台。大家在自家的电视机上就能看到村里的每一张支票,钱做了什么用、花了多少钱、谁经手、谁审批一目了然。余村由此成为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全国民主法治村的评选也刚刚通过了考核。
回头看看十年来的变化,我们真切地感到,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账一世穷!如果没有按您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去做,我们就过不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每逢佳节倍思恩!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向您报个喜,拜个早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期盼您在方便时再来余村,就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您也能和我们手拉手一起亲身感受!
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此致
敬礼!
天荒坪镇余村村民代表(签名略)
信发出后,余村干部群众忐忑不安地等待北京的消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大家等得有些焦急。有人说,总书记那么忙,怎么可能顾得上看我们的信!有的人则后悔,说总书记日理万机,天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内国外的大事、急事,我们不该去打扰。然而大家心里却一直在盼望着北京的回信……
4月17日,一封北京发出的信,经过两天的飞速专递,寄到了余村。当干部和村民们见到那封印有“中共中央办公厅”落款的信封时,激动得连声接力喊着:北京回信了!总书记收到我们的信啦!
是的,习总书记收到了余村村民们的信,并且特意委托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给余村回信。信的全文是: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党支部:
胡加仁等53位村民写给习总书记的信收悉。得知近十年来,余村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变靠山吃山为养山用山,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乡亲们也因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我们为村里的可喜变化感到由衷高兴。相信只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余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央办公厅调研室
2015年4月17日
这是多么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啊!这一年,余村人过得格外喜气洋洋。是的,余村人应该享受丰收后的喜悦、美丽后的赞誉。余村的十年变化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深得人心,并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未来,拉开了中国迈向一个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序幕。“两山”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所凝练的深邃思考,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
早在2001年,习近平在任福建省省长时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2年10月主政浙江之后,他抓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设生态省,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体系。2005年8月15日,他来到余村进行调研,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和水泥厂时,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这是“高明之举”,并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6年7月29日,他到丽水调研时指出:欠发达地区的最大资源就是生态资源,一定要守住这个“金饭碗”,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你们发展的指导思想。同一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完整地阐述了“两山”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他说: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我们知道,生态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有机系统,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人类只有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和睦相处,才能生存和发展。如庄子所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深刻指出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关系:“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自然界各种物体的命脉,都是相互依存的,并因此构成了“生命共同体”。如今,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山水林田湖作为生态要素,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任何一个生态要素受到破坏,最终和最大的伤害者可能就是我们人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和国家领袖,多次反复强调要对大自然常怀敬畏之心;国家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方能持续发展。他给全党划了一条“生态红线”,并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这些重要论述,高瞻远瞩,深入浅出,既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又饱含了作为一位大国领袖的那份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崇高价值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听来振聋发聩,对引领客观实际工作,提高民生、民本建设富有实践指导意义。正如他在2015年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所强调的那样:“段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滋养的新农村 夏鹏飞 摄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不忧吃、不愁穿之后又想如何活着?对这个问题也许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但在余村百姓那里,我得到的答案似乎很一致:活着就想好好过日子,日子好了,就想有个好环境、好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