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捌 一片叶,一个神(下)
2017年11月10日 16:15 《那山那水》 何建明
“阿美,你真成白茶仙子了啊!”有一天,邻居大姐端着宋昌美刚刚炒出的新茶泡了一杯,品着品着,双眼竟然美美地闭了好大一会儿。双眼再睁开的瞬间,脸上仿佛光芒四射。
从此,宋昌美这“白茶仙子”的美名就在黄杜村和安吉被叫开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白茶仙子”是人们对宋昌美的赞誉,到了2000年以后,“白茶仙子”成了对安吉白茶和安吉茶女们的尊称。
“我们后来每年都要评选安吉‘白茶仙子’,以表彰为白茶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安吉妇女们。”县委领导告诉我,宋昌美是第一届的“白茶仙子”,也是安吉“白茶仙子”中的“头牌”。老百姓口中的“头牌”,也就是第一的意思。
“第一次评选‘白茶仙子’是在2004年。揭晓那一天,真是万人空巷,安吉历史上很少有那样的热闹场面……‘我们的阿美可为咱黄杜村争光啦!’”乡亲们谈起宋昌美,都跟讲自己家的儿媳那样荣耀。年底,宋昌美不仅成了安吉“白茶仙子”,还光荣地入了党。
“做了党的人,再品品习总书记说的那句‘绿水青水就是金山银山’,好像就是他在鼓励我宋昌美一定要带着乡亲们把白茶这件事做得体体面面,让农民兄弟姐妹们快快过上好日子一样……”宋昌美说。2005年清明茶卖完,宋昌美再次扩大茶园,达百亩之多。也就是在这一年的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了余村,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宋昌美是从当地报纸上看到这则新闻的,虽然当时她还是个新党员,但她心头马上升起一个愿望—让乡亲们和我一起种茶致富!
对农民来说,种茶并不太费劲,但能不能卖掉、卖个什么价,学问可就大啦!许多农民很难迈过这个坎儿。
“阿美就背着我们的茶叶,跑杭州、走上海,挨家挨店地帮大伙儿推销。”黄杜村的乡亲说。
“有一回阿美卖茶叶太累了,途中困得在车上睡着了,结果身边的茶叶被人偷走了……阿美回来什么都没说,赔本的钱算在自己身上……”另一位大姐对我说,“阿美的心就跟仙子一样美,我们的事托给她做放心。”
2000年,宋昌美为自己的白茶注册了“溪龙仙子”商标。“溪龙是安吉白茶的主产地,我是这块土地上的媳妇,所以我用了这个家乡的地名。‘仙子’,既代表了我们安吉白茶的品质,也有我对自己的一份严格要求,因为仙子在人们心目中是美的化身,我宋昌美做生意不能不求产品的质量美,还有待人接物的行为美。”宋昌美这样向我解释其产品的商标含义。
井然有序的茶市 曹震 摄
宋昌美是个女子,她也是个“仙子”。她在白茶界也很霸气:种的白茶要美,美到拍电影、拍电视都往她家的茶园里跑;卖出的白茶要美,美得每枚茶叶都能亭亭玉立、令人心醉;做白茶生意心灵更要美,美丽乡村出来的人里里外外都要讲究最美……
“若不美,‘白茶仙子’就枉有虚名;若不美,白茶只能一季春色好风光,其他日子没人搭理。若不美,绿水青山就变不了金山银山,老百姓的幸福日子也不能地久天长。”“白茶仙子”宋昌美的一整套“美学”理念,支撑她十几年的白茶生涯步步上坡,越做越大,且把自己从里到外变得越发美丽—这也神了,阿美生意越做越大,整天忙得四脚朝天,可你看她的皮肤,越发光亮、细嫩,真成仙了啊!
“不是都想成仙吗?走!明天跟我一起到北京去,保证你们也会发现自己美得让人馋!咯咯咯……”宋昌美和姐妹们这么打趣。
后来,她真带着十几位安吉“白茶仙子”去了北京专门招待外国元首的钓鱼台,在那里举行了一场安吉白茶质量追溯暨品牌推荐新闻发布会。茶农到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这真是破天荒的事。第二天,安吉茶女们看到自己上了“洋文”报纸和外国电视后,个个喜得眉飞色舞。
“你们自己看看是不是也都美得成仙子了啊!”宋昌美把报纸上的大照片给姐妹们看。
可不,我们都美得成仙子了啊!姐妹们捧着报纸,高兴得又蹦又跳。
“一人美了不算美,一个村庄美了才是美;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全乡富了才是真正富!”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已成三十万安吉茶农代表的宋昌美,带着亲手炒制的“溪龙仙子”白茶,进京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这些年安吉人民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桩桩件件农家事……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宋代表自北京参加十八大回来后,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像仙子……”这句夸宋昌美的话来自安吉县白茶协会秘书长赖建红女士。在前面已经介绍过,赖建红真正的身份是安吉林科所的茶叶专家,她同样是在安吉人心目中十分敬佩的“白茶仙子”!
当我提出请她讲讲自己的故事时,赖建红连连摆手说,如果要说安吉的“白茶仙子”,叶海珍才是。
于是我知道了另一位让安吉人都要竖大拇指的“白茶仙子”—叶海珍。
叶海珍现在是安吉县政协主席,以前大家称她是“白茶乡长”“白茶县长”。
当年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安吉视察,蹲在黄杜村的田头,一边欣赏着绿油油的白茶树,一边揉捏着一把茶叶,听着叶海珍讲述茶农们如何依靠白茶致富的故事后,不无感慨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