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
2016年12月26日 15:26 红旗出版社 郭德宏
李大钊在这个时期改用“钊”(勉励之意) 作自己的名字,以及他后来的学识与文章表明他在学习上是十分勤奋刻苦的。众多新学科、新知识,对于他这个求知欲极强的青年来说,不但不成其为负担,相反,还常常给他带来兴奋和快乐。
他给同学的印象是穿着朴素、品行高尚,富于侠义之气,而且见识卓拔、学问充实、能文善诗。尤其文章行文豪放、感慨淋漓, “明可以薄汉霄(接近极高的天顶),幽可以泣鬼神,坚可以铄金石;悲歌激昂,摧山岳而震鲲鹏”。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正是著名的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说的那种燕赵感慨悲歌之士。
然而,此时李大钊心底里还有着同学们难以觉察的苦闷。18年来抚养、疼爱自己的祖父去世给他带来极大悲伤。祖父身后家务纠纷引起的烦恼,妻子生活陷入困难使他产生的惦念,或许还有对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女儿的痛惜……这一切,使他时时感到心情沉重。而这种个人不幸又同当时边警不断、国势衰颓、危机四伏、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给他人的忧虑交织一起。他内心长期处在压抑之下。
入校后第二年,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荆天棘地寄蜉蝣,
青鬓无端欲白头。
拊髀未提三尺剑,
逃形思放五湖舟。
久居燕市伤屠狗,
数觅郑商学贩牛。
一事无成嗟半老,
沈沈梦里度春秋。
感慨韶华似水流,
湖山对我不胜愁。
惊闻北塞驰胡马,
空著南冠泣楚囚。
家国十年多隐限,
英雄千载几荒丘。
海天寥落闲云去,
泪洒西风独依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