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
2016年12月26日 15:26 红旗出版社 郭德宏
由天津考学归来,他和几个同学都分外高兴,在昌黎火车站下车后,一同结伴冒着小雨,到昌黎县城北云雾缭绕的碣石山中游览了一番。
永平府中学堂牌匾
李大钊自幼就非常神往朝夕可以遥望的碣石山群峰,总想一登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绝顶,回望家乡的一马平川,尽情地俯瞰曹操诗中所描绘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的大海的万千风光。这次他借道昌黎去登碣石山,以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可惜,他们在昌黎下火车后,天公并不作美,恰赶上阴雨天气。他们只好放弃了登上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一览众山小”的打算,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冒雨去了一趟在仙台顶东边的五峰山。没想到的是,他们竟在那里的半山腰修筑的韩文公祠找到了一个“人间奇境”。
韩文公祠,又名韩昌黎祠,为纪念在宋朝时被封为“昌黎伯” 的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而建立的祠堂。韩愈为河南孟州人,取古昌黎(今辽宁省义县) 为郡望,今昌黎(得名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即1189年)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 在县城建有一座韩文公祠,至崇祯十四年(1641年)驻守山海关的山石道范志完以五峰山“天成文笔峰”,在半山腰坝台上又主持修建了一座韩文公祠。李大钊第一次游览碣石山,登临的为五峰山韩文公祠。关于此次游览的情景,李大钊在数年后1913年秋天写的《游碣石山杂记》中,记述得非常清晰:
予家渤海之滨,北望辄见碣石,高峰隐峙天际,盖相越仅八十里许。予性乐山,遇崇丘峻岭,每流连弗忍去。而对童年昕夕遥见之碣石,尤为神往。
曩者与二三友辈归自津门,卸装昌黎,游兴勃发,时适溽夏,虽盏炎不以尼斯志,相率竟至西五峰山韩文公祠一憩。是日零雨不止,山中浓雾荡胸,途次所经半石径,崎岖不易行,惟奇花异卉,铺地参天,骤见惊为天外桃源,故不以为苦。犹忆五峰前马家山湾,树林蓊郁接云际,层层碧叶,青透重霄,虽暴雨行其下而不知也。初入山,不识路径,牧童樵子,又以雨不出,陟一峰巅,徘徊不知何往,乃于无意中大呼:“何处为五峰?”而云树缥渺间,竟有声应者日:“此处即是五峰。”遂欣然往,相讶为人间奇境。至则守祠人欢迎于门外。延入祠,则用松枝烹茶,更为煮米粥以进,食之别有清味,大异人间烟火气。守祠者刘姓。此为予与碣石山初度之缘,生平此游最乐,故今犹忆之。
李大钊没有想到,他与碣石山结下的初度之缘,会是这么动人心弦、引人入胜。多年神往,一朝成行,竟然一下欣逢如此神美的意境,这使碣石山的深山古祠蕴藏的自然美几乎在顷刻之间就摄住了他的全部魂魄,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此后,尽管他一步步远离了家乡,却与这离家乡不算很远的“人间奇境” 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天津上学,走上新的征程以后,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到这里游览、休憩,并在他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几度到这里度假、避难,吟诗著文,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播种等重要工作,以致这里几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