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
2016年12月26日 15:26 红旗出版社 郭德宏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 后不久,他就被3岁登基的清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削去权力,不得不回河南项城老家“养疴”。不过,他在当时的表现或许可以给本省的人们,尤其是那些像李大钊一样经验有限的青年学生留下一个赞助革新的印象。
袁世凯对新政和立宪的积极表现使直隶地区立宪派和立宪思潮得到较大发展。1910年,直隶省谘议局代表参与了十余省谘议局议员代表共同发起的三次要求清政府提前召集国会的请愿活动。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学生和本府其他各校学生一道在第三次请愿之后,举行了全体罢课,投入了这一运动。
这年10月,根据清政府预备立宪程序安排设置的资政院在北京正式开会。立宪派因先前分别于这年1月和6月进行的两次召集国会的请愿都被驳回,这一次发动了更大的攻势。他们一面向资政院递交请愿书,一面动员各地群众向当地督抚请愿。清政府迫于压力,答应缩短原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于宣统五年(1913年) 召集国会。由于这个结果和请愿团提出的在第二年即1911年召集国会的要求仍有距离,一部分代表准备发起第四次请愿。
正当此时,东三省人民基于日本强施安奉铁路改建工程和俄国侵蚀边境,窥视蒙古造成的危机,组成了第四次请愿赴京代表团。代表团路过天津,受到学生热烈欢迎。天津学生当即组织“帝国学生同志会”、“全国学界请愿同志会”等团体,发动各校学生投入请愿运动。法政学堂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关系,尤其活跃。在学校“大讲堂” 举行的学生大会上,一个名叫秦广礼的同学慨然断指,在白布上用指血书写“立宪救国”、“速开国会”、“誓死请愿”等十几个大字,贴在墙壁上。另一名叫孙可的同学用刀刺破肘臂,血流不止。会场上同学相率痛哭,愤怒呼叫,声音震动大厅——13年后李大钊在该校纪念会上回顾当年的情景时说道: “那种悲惨激昂的光景,我终身不能忘!” 大家选出8名代表,李大钊是其中之一。当天,全校和其他各校学生一起罢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