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样的中国面孔》书摘
2016年08月30日 17:19 红旗出版社 陈贻林(作者)
笔耕不缀与生命同在
衡量一个人能量和毅力的尺度,不是看他在顺境中爬升的速度,而是看其身处逆境中反弹的高度。
所谓人生,几乎与挫折、磨难乃至厄运同在。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人,理应“位卑未敢忘忧国”,荣辱不惊,处之泰然,不被那些无端攻诘、诽谤和打压所纠缠乃至压垮。人,理应活得本色淡然,活得豁达坦荡,笑对流言蜚语,甘愿寂寞孤独,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不畏路渺茫,韶华莫蹉跎,闯过挫折,冲出坎坷。善于审时度势,逆水行舟,奋力开辟出无愧此生的一方天地!
作家朱自清很欣赏近人吴兆江独具匠心,将唐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专门将这两句诗工整抄下压在书桌玻璃板下,用以自策。作者虽年届古稀,但同样需要像“诗一样的中国面孔”——本书主人公陈德鸿将军、刘效礼将军、陈吉余院士、黄春元教授、“老革命”凌霄云、书画大师董寿平、画家林凡、导演萧锋等人那样,专业上出类拔萃、事业上乐于奉献、喜好上淡泊名利。不过,笔者以写作为业,当然那就力争笔耕不缀与生命同在。
——作者自白
开头的话
《山海经》描述过一位立志追赶太阳的神话人物——夸父。他在前行路上,面朝大海,正对太阳,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一直追到太阳的入口处。饥渴难耐之际,一连喝干了黄渭两河之水,最后还是渴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密广数千里”。
“夸父追日”感天动地,可歌可泣。他的悲壮,他的执着,源于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追求,演绎和光大了中华儿女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和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悠悠数千载传统的“文脉”、“香火”,正式由千千万万个像夸父那样,苦行僧般燃烧自己如梦如炬、如诗如歌、如水如茶、如棋如齿的人生,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地传承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