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
2016年12月26日 15:26 红旗出版社 郭德宏
(三)结交志士良友蒋卫平
李大钊结交志士良友蒋卫平,是他在永平府中学堂学习期间的又一大收获。
蒋卫平(1882—1910年),字大同,是永平府的蒋家庄(今属滦县)人,比李大钊大7岁。他“少有大志,慕班超、马志尼之为人,顾念时艰,慨然以天民先觉为己任”。他“常谈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诸人之学说”,因“极慕谭嗣同之为人,改号慕谭”。他与李大钊友情很深。为了进行革命活动,蒋卫平中途辍学离校。1910年8月,到黑龙江国境一带考察,以备抗俄,不幸被沙俄军队杀害,尸体被抛入江水中。
蒋卫平遇难,对李大钊是一个极大的刺激。他非常悲痛,深切地怀念这位志士好友。在李大钊现存的19首旧体诗词中,就有5首是悼念这位友人而写的,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
在1911年写的《哭蒋卫平》的两首七律中,有一首写道:
国殇满地都堪哭,泪眼乾坤涕未收。
半世英灵沈漠北,经年骸骨冷江头。
辽东化鹤归来日,燕市屠牛漂泊秋。
万里招魂竟何处?断肠风雨上高楼。
李大钊这首诗,热烈地赞颂蒋卫平的爱国报国行动,称颂他的死是“国殇”,是为国而捐躯的。诗中对这位英才的不幸遇难深为惋惜,而对其身后的被冷落更为痛心。由于对亡友的思念情深,想象着有一天这位壮士能够成仙,从辽东乘鹤归来,继续能够在燕赵一带过着革命者的豪放生活。不过,这一切只能是想象。即使是万里招魂也找不到魂在何处。所以,作者只能忍受着断肠般的痛苦,在凄风苦雨中独自登上高楼,默默地眺望着死者殉国的远方。
在《题蒋卫平遗像》的五律中,李大钊又写道:
斯人气尚雄,江流自千古。
碧血几春花,零落一抔土。
不闻叱咤声,但听呜咽水。
夜夜空江头,似有蛟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