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柒 一根竹子半爿天
2017年10月25日 16:36 《那山那水》 何建明
“永裕竹地板”一举成为北京奥运会国家会议中心唯一指定使用的专用地板,同时大会其他所需的地板也都用上了陈永兴的产品。
竹满天下 桂国华 摄
转眼间,2010年上海又举办世博会,组委会确定会上所用的筷子等必须是“绿色”产品。陈永兴再度出击,专门投入三百多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研制一种具有防腐、耐高温等性能的竹筷。为了确保世博会要求,陈永兴带着竹地板和筷子新产品,专程赴加拿大一家国际竹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认证,最终永裕竹产品再次以绝对优势被选作上海世博会场馆外露天景观的专用地板与嘉宾用餐筷具。
永裕竹业和安吉竹子,就是这样被中外高端人士及世界媒体一夜之间认识了!
“在2005年时,我就听说过习近平书记到安吉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想法。那时恰逢我们永裕竹业的大发展期。可以说,永裕近十多年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是坚定不移地遵循了他的这一科学论断,证明了他说的话就是一个真理!”在带着我参观永裕竹业的展览品时,陈永兴这样对我说。不是亲眼看见,你无法想象一根竹子,竟然能生产出几百种产品,有吃的、用的和穿的,几乎无所不能。这让我消除了第一次见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时听他说“一根毛竹,吃光榨尽,可以收入一千元”所带来的疑惑。
正可谓“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朱熹《新竹》)
陈永兴的永裕竹业跟着安吉的大竹海水涨船高,从小到大,目前公司面积已扩张到250余亩,其中生产经营用的建筑面积近十万平方米,拥有700多名员工,还有自己的“技术研究院”。“竹界国宝”张齐生院士是该院的挂职技术权威。世界最先进的竹业设备、顶级的技术专家、年产三百万平方米的竹地板产能、每年一千万支竹子的用量、云南和福建等重要竹源产地的原料基地和产品远销国际市场,使中国安吉的“竹子故事”越讲越出神入化。
竹子成就了一个人的事业。
竹子也让一方天地变得五光十色、多彩多姿、富足美丽。
说起安吉竹子,安吉人还要特别感谢电影导演李安。安吉古誉曰“安且吉兮”,安吉竹子出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李安吉兮”。
“安”字在中国古代象形字中,是家有贤妻支撑,则幸福安守和安定;还可理解为:家有勤劳女子,在外闯天下的男人方可安全与安心。“安”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安逸舒适是中华民族传统生活的一种境界,不求浮华,不求激烈,也不惧平淡寻常。安还是中国人对国家和世界生存状态的希望,唐朝数百年繁荣富强,皇者选择的首都是“长安”—长治久安,乃国家之欣、民族之望。安,当然也是一种智谋与高远的奋进:幼竹长成参天大树,是因为它安于扎根在土壤之中;石砾被冲刷成光溜溜的卵石,是因为它安于河底。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安于现实,静心思考与学习,方能“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安”本身就是一种美。当你的面前有一幅窈窕淑女静坐在窗口低首绣花的图画时,你会是什么感受?此刻,美会涌进你的眼里,渗入你的心灵,露于你的表情……
安且吉兮。李安来之,安吉大吉兮。
电影导演李安曾对着世界大媒体说:是安吉的好山好水,让《卧虎藏龙》扬名天下,安吉人则这样说:是李安让全世界认识了安吉和安吉大竹海。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安吉的竹子和安吉的人让李安出了大名。难道不是吗?如果没有安吉诗意般的大竹海,如果没有仙境般的安吉竹浪托起周润发与章子怡腾龙舞凤的打斗戏,那些“老外”电影评委能看懂中国的古装戏剧情?《卧虎藏龙》能获奥斯卡奖,戏中的“景”远超过了“情”,这就是李安先生为什么说是安吉的好山好水让他和他的电影扬名天下。其实,李安还少说了安吉最重要的一“好”—人好!
安吉确实有好山好水,但更好的是安吉人。
没有安吉好人,怎可能有李安后来的《卧虎藏龙》如此之好?包括许多安吉人在内,并不知道《卧虎藏龙》最初并非想与安吉的竹海结缘。李安拍《卧虎藏龙》最早选择的是杭州城内的九溪十八涧作为拍摄地。
李安是大导演,让《卧虎藏龙》借安吉大竹海一举成名;但李安心里清楚:没有安吉人的“导演”,他或许到现在都不知道安吉还有那么美的竹海,那么好的山水。
李安导演的“导演”是一位安吉人。我在“中南百草原”采访的时候,见到了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德清。当地领导都很重视我的采访,特意按照我的采访时间,赶到“百草原”和我见面。哪知我的采访在这个晚上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赵德清书记竟然就是“两山”重要思想产生时的现场亲历者和李安导演的“导演”!
“是这样。”赵德清回忆起十几年前的事,仿佛就在讲昨天刚发生的事儿一样,“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后到安吉调研,这是2003年4月份的事。当时我是县委办公室主任。习书记第一次到安吉,考察的是我们安吉的生态建设。他说他在福建工作时就想到安吉来看看,因为安吉的毛竹很出名。这一次习书记来安吉考察,我作为现场的一名工作人员,印象特别深刻的有几件事:一是他在白茶之乡溪龙讲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话;二是考察安吉后,就浙江‘生态立省’提出了很多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思考……”
关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论述,我在另一章中有述;而关于习近平同志考察安吉的生态建设后就提出“生态立省”这个问题,我特意查阅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著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书,在该书中,有一篇是习近平同志于2003年9月24日在浙江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实践证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是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后提出的一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着眼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精心部署、真抓实干的龙头工程、基础工程、生态工程和民心工程。据曾经在习近平身边工作过的浙江省委相关同志介绍,这年四月份从安吉回来后,习近平同志便着手了“生态立省”的战略的准备,当年的八九月份就正式提出了“生态立省”的口号。在10月30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在书面发言中指出:“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与此同时,习近平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重要文章,专题阐述了浙江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思考,奏响了振聋发聩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时代新旋律。
2005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当时的县委办主任赵德清负责接待工作。因为他担任过余村所在的天荒坪镇党委书记,并在书记任上关闭了水泥厂,对余村的情况比较熟悉,也比较有感情。其间,他特意向省委办公厅争取到了电视拍摄的机会,并安排安吉县委报道组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当时的赵德清还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举动会记录下习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珍贵史料。他只是出于工作习惯,连夜组织人员校对了发言录音。在认真听了几遍习近平同志说的“关闭矿山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后,他敏感地认识到这是习书记对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可,更是对安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鼓励。随后,他要求县委报道组认真领会习近平的讲话精神,通过本地媒体向全县人民传达。
8月18日,由当时参会的安吉县委报道组陈毛应执笔的《希望安吉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考察侧记》在《今日安吉》上刊出,向安吉人民传达了省委书记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鼓励安吉走好“生态立县”道路的殷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