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陆 『当代陶渊明』史话
2017年10月23日 16:03 《那山那水》 何建明
安吉,南倚天目,东瞰沪杭,青山逶迤,溪流婉转。浙北首峰龙王山矗立其弦,西苕溪自此发源,入太湖,汇黄浦,湖申眷连。为溯申域母亲河源,十八年前曾率众寻访安吉,悉其为保河山生态,行壮士断腕之举;再登仰天之目的千亩田湿地,一览翠山联屏,碧水相彰,往返驻足,感佩交加……十八年后的今天,安吉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美丽乡村营造更是遍地炊烟,最美县域建设已然初展年华。
这段话是写在讲述安吉的一本画册《在这里邂逅最美县域》上的序言,系陶康华撰文。
余村和安吉人民对陶康华教授的感激之情,除了他和其他几位教授、专家先后多次对黄浦江源进行反复考察论证之外,更因为陶康华教授亲手从上海老市长汪道涵那里得到了“黄浦江源”四个字的手书。让安吉之水是黄浦江的母亲有了一个“官方证明”,从此安吉与上海的缘分变得“一家亲”了!
故事到此并没有完。在汪老九十寿辰时,陶康华特意将汪老手书的“黄浦江源”刻在龙王山上的照片制作好后作为寿礼送到他面前,并且告诉他:安吉正是因为有了“黄浦江源”这块金字招牌,接轨上海成为安吉发展的新战略后,县财政收入连年增速在30%以上。
“我们现在一提起黄浦江源,就会想到感谢汪道涵先生和陶康华教授,但是,也不应该忘记任卫中,没有他的积极推介,也许安吉山水不会那么早地走进上海人的视野。”陪我采访的安吉当地同志这样说。
“我倒没这么想。”任卫中对这事看得很淡。“通过这事后,我的收获是结识了许多上海朋友,也让我认识到生态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多么重要,更加坚定了我立志做个‘生态村长’的信心……这是2003年的事。”
2003年的任卫中之所以那么明确和坚定地要当“生态村长”,是因为他听到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
重视生态,把生态作为执政的战略理念,其实是习近平同志的一贯思想。2001年,在他任福建省省长时,就有了“建设生态省”的构想。那时他针对福建的特点,非常明确地指出: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在他推动下,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当年即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论证,福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试点省份。此后,建设生态省的接力棒在福建一任传一任,森林覆盖率连续九年全国第一。
回忆当年习近平考察安吉时的情景,2003年任安吉县县长、现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唐中祥说:“2003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到了安吉,那一次在安吉考察的就是生态,安吉的好山好水和一些地方的严重污染都给习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回到省城不久,他就在省委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生态立省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配套的还有‘五百行动’,就是从省到地级市到县里,每一级都要抽调不少于五百名干部到一线抓生态建设。直到现在,‘五百行动’还在继续……”
初春时分的生态民居 安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我就是在这次‘五百行动’中从港航管理处水域执法工作岗位上跑了出来,到了现在的剑山村。”任卫中说,“因为了解了习书记的生态立省工作安排,我就向县委组织部领导写信提出到村里去当指导员,这样我才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这一来,就是十几年。我的‘生态村长’虽然没有当成,当了个生态公民,也算对得起自己了!”他指指院子内的四栋土房,又从玻璃柜内拿出一张证书自我安慰道,“你看看,这是清华大学聘我去讲课的证书。十几年弹指一挥间,最初是我自己摸到清华去听老师们讲建筑课,后来是他们请我去讲课,算我没有白努力。”
“任老师你现在可厉害了啊!全国各地的大学都聘你当教师,上门拜师的你都接应不过来了!”安吉人对现在的任卫中好不羡慕。
因为别人搞的农家乐或者种白茶、伐毛竹做竹业品,怎么着还是要靠流汗出力,赚的是苦力钱。但大家看到任卫中赚的是省力钱:建几栋花不了多少钱的“土房子”,竟然吸引了很多远道而来的大学生和大学教授们,甚至还有洋学生、洋专家来他家东看看、西瞧瞧,吃住在他任卫中家,临走时扔下一大把钱—他赚的是省力钱!
瞧,他现在还弄起了一个教室,教的都是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原来村里人叫他“任疯子”,现在都改口叫他“任老师”了。这一叫法上的改变,使任卫中由被人瞧不起的“泥土”,一下变成了黄澄澄的“金子”!
不仅乡亲们眼红,连我都感觉任卫中的“生态房”实在有些“那个”—钱太好赚了吧!
“说实话,这种土建筑成本确实低,而且也不像传统的乡村农舍不防潮、不防冻。我用泥土做墙,是有讲究的,工艺全是我自己研制的。如果用价格来计算,我的这些土房,一栋假如二百平方米,因为当初材料全是就地取材和乡亲们手中扔掉的那些废木废竹等废材料,所以大概总成本在三四万元。房子冬暖夏凉,透光度好,墙体比一般的传统农家房甚至比钢筋混凝土建筑都更具有防风防雨能力。”仔细察看任卫中的“土房”,会发现它很时尚、也很科学。“别小看我这土房子,有两栋的图纸还是欧洲专家与我一起设计的呢!”任卫中指指5号房说。
难怪。这房子内部与外形,都融进了方便与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元素,初看很土,实际很实用很时尚,有点像“宜家家居”的味道。
“2006年时,我就看到一则消息,建一幢面积二百平方米别墅,排放的温室气体就超过100吨。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大约有几亿平方米,那是多大量的温室气体啊!像我们安吉这样的美丽乡村,如果让每家每户的农民建筑能够生态起来,这是多么大的好事,农民兄弟们既不用忙碌了一辈子只够给儿子娶媳妇造一栋房子,还可以让自己永远生活在生态的居室环境里……”任卫中说完这话时,有些自我嘲讽道:“看来我当生态公民是已经不成问题了,但要当‘生态村长’恐怕这辈子不一定成得了。”
“这么悲观?”
“是。虽然通过这十多年的言传身教,也有一些人来向我学习和打听如何盖土房,但大多数人对我的看法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说这土屋可以让城里人看,也可能赚参观旅游的钱,但让乡下人住这样的房子好像有些‘退化’,大家不太愿意。”任卫中无奈地朝我苦笑道。
我一直想问问那位看上去比较年轻的任太太到底对丈夫的“土房子”事业有何看法,然而一直没有机会—在我跟任卫中交谈的时间里,她一直在院子里默默地忙碌。从其认真、卖力干活的样子,我打消了问话的想法,因为任卫中能够走到今天,如果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事业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
我相信,在任卫中家里,生态公民不仅仅是他一人,是他的全家人。
在安吉,生态公民也不只是任卫中一个,有很多很多的公民自觉在争做各式各样的生态公民。
他们组成的生态大军正捍卫着自己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