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陆 『当代陶渊明』史话
2017年10月23日 16:03 《那山那水》 何建明
“为什么想起建这样的土楼呢?”我对任卫中这样的人格外感兴趣,因为当城里人都在抢着买别墅、乡下人不惜一切代价或到城里买高楼大厦里的商品房,或在自己家里建“铜墙铁壁”的小楼房时,他任卫中却格格不入地琢磨着建“猴子住的土楼”—乡亲们这样嘲笑他的行为。
“我这房子最早的已经建了十年了。”任卫中指着院子里的另一栋楼说。
“就是说,十年前你就动心思住生态房了?”
“应该说还要早。”任卫中说。
“难怪人家说你是安吉民间生态第一人!”我有些敬佩他了。又问:“十多年前,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知道不?受没受他话的影响?”
任卫中肯定地点头:“知道,而且我确实受习近平总书记这话的影响比其他安吉人都要大……”
“怎么讲?”
“因为在他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前,他在2003年年初第一次到我们安吉时,就特别提到了‘生态立省’,当时可以说没有一个比我听到这话受鼓舞更大的人了!习书记在提出‘生态立省’时,具体到落实环节上,专门推出了一个‘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计划,那是真干啊!你说我听到习书记的这个决策能不受鼓舞啊!最受鼓舞了!那些日子我激动得睡不着觉,心想这回多年的梦想总算在习书记的决策下有望实现了!我告诉你,就在2003年这一年的春天毛竹茂盛时节,我们安吉举办了首届‘中国竹乡黄浦江源生态旅游节’和‘中国安吉黄浦江源生态文化节’。你应该注意到了这两个节中都有‘黄浦江源’的字眼吧,这事跟我直接有关……”
“老任对发现黄浦江源是有贡献的,而黄浦江源的确定,可以说是安吉能够依靠绿水青山、美丽乡村资本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与之持久保持如此美丽的生态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行的安吉县干部这样评价任卫中。
“其实这也是既意外又意料之中的事,我只是尽了一份心而已,换了哪个安吉人都会这样做。”任卫中说得平淡,可过程并不简单,这得回溯到他年轻时那个年代的安吉。
二三十年前的安吉县是浙江省的穷困落后县,任卫中的老家在剑山村十几里外的另一个山沟沟里,叫统里村,与其他村环境都差不多,没有人关注过它。县里的干部说,那时他们到省里开会一般只会坐在会场最后一排,不敢抬头看省里的干部,因为别的县市早已富得流油,他们安吉一年GDP不足几个亿,“连汤都喝不上”,干部们说。
“我是个农村娃,从山村考到城里念书,按理说很不容易了,但我不喜欢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尤其是看到后来我们农村也到处大兴土木建楼房,开始对环境的破坏还只是建房子伐竹伐木,破坏了一些绿水青山,后来则是把土房子扒了,换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墙面也都贴上了马赛克,不知有多难看!与山清水秀的环境格格不入。乡亲们拼死拼活挣点钱,甚至是一生的心血,全都用在了为儿子讨媳妇所需的房子上。大家又不懂生态,为了房间好看,墙面不是贴瓷砖就是贴墙纸,哪知道这些东西如果质量不达标,会含有有毒的物质,造这样的房子是真正的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于是,我从学校回到家乡后,就想建一个跟我们美丽家乡衬托交融的秀美村庄,住着舒服又健康。这是我的梦想。”任卫中说。
“我们安吉境内有条河流叫西苕溪,是安吉的母亲河。1985年起,我就在这河上当了一名水上交警。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我们这个工作是做什么的,其实我当时拿的钱比同年龄的公务员要多出一倍,也就是说待遇很不错。可每天在河上工作,看到母亲河脏得臭气熏人、垃圾满河道的情景,心里真是难受。那个时候,西苕溪上流有两个造纸厂,污水都排在这条河里,日久天长,水质污染严重,水面上形成了很多泡沫,还有垃圾堆积在河床上。发大水的时候,它们就像小山一样在河面上滚动,看着都恶心……我整天生活、工作在这样的河道上,太痛苦了!所以,有一天我向领导提出不想干了!领导问我,你想干什么?我说,我要去建个比陶渊明住的‘桃花源’还美的村庄。
1992年,我到过一次上海,但很快又回来了。上海人的生活对我刺激特大,不是他们住在高楼大厦的生活吸引了我,而是他们每天喝的漂白粉气味浓烈的自来水让我有了许多想法。我当时在上海就想:虽然我工作的西苕溪水质被污染了,但上游的潺潺溪流依然清澈而干净,甚至喝起来有点甜。看到上海外滩上一瓶矿泉水要卖五六块、七八块钱,我就想,如果我们把安吉山上的水装在桶里运到上海,再卖给上海市民们喝,生意肯定好得不得了啊!而那才是天然的矿泉水!哪里用五六块、七八块一小瓶嘛!只要一块钱一桶就够了,既能让上海的消费者喝上物美价廉的安吉山泉水,又能给安吉人民增加收益!为此,我还专门给《文汇报》写了一封信,希望上海与安吉建立一种联系,但没有回音。到了1998年下半年,我看到《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大学生出游考察生态的报道,我就动了心,拍了些安吉西苕溪上游的风景照片,托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寄给了带领大学生进行生态考察的上海师范大学的陶康华教授,想以此感动陶教授带他的学生到我们安吉来,可这事也石沉大海……”
但任卫中是幸运的。第二年,身在安吉山村继续做着“生态村长”之梦的任卫中突然接到一封来自上海的信,希望把安吉作为考察的目标。信是上海“绿色营”寄来的。
任卫中立即将信交给县里有关部门,并亲自着手给上海大学生考察队制订了一个旅游考察线路:溯西苕溪上游,探寻黄浦江源。
当年8月26日,也就是学校暑假最后一周的时间里,由上海十所大学的26名“绿色营”队员组成的安吉考察团开始了第一次上海—安吉特殊寻源活动。
“最激动人心和令人永生难忘的是第二天……”当年的考察队队员沈若愚,回忆起那次黄浦江源探秘的情景时,仍然难掩激动。“我们一队人中只有四个人用了整整八个小时才登上了龙王山的最高峰!”沈若愚说,“那情景太让人心潮澎湃!我们都是第一次看到黄浦江源清澈的涓涓流水,层层瀑布顺石级滚滚而下,发出悦耳的声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周围,又是万千绿色世界和鸟语花香的田野风光,实在让我们太陶醉了!关键是,我们作为两千多万上海人的先行者,最先目睹到了黄浦江源头,等于说最先认到母亲了!而且见到了这么个美丽无比的母亲,能不激动吗?”
大学生们回到上海后,将“见了黄浦江母亲”的消息一传播,把所有上海人的心搅动了!“安吉,安且吉兮”这几个字很快在上海市民中传播。
黄浦江要认宗拜祖可不是件小事。一个月后,由上海师范大学陶康华等多位教授、博士组成的“黄浦江源”课题专家组,正式到安吉考察,并且初步确认龙王山的水流系黄浦江源头。查地图可知,黄浦江与安吉之间连着一个庞大的太湖,黄浦江的直接水源首先来自太湖之水的补给。那么先确认太湖水与安吉的西苕溪到底什么关系才可以确认黄浦江源来自何处!这既是个实际问题,也是个学术问题,需要确凿证据与理由。
陶康华等教授经过认真、周密、严肃的考察后得出结论:太湖分别经望虞河、浏河、吴淞江和黄浦江流入长江,再至东海。黄浦江承接了太湖60%以上的水量,太湖水60%以上的水又来自苕溪,其中又有60%的水来自安吉母亲河—西苕溪,故安吉西苕溪与黄浦江的主干关系一目了然,清清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