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们,读马克思吧!2》书摘
2016年09月29日 15:07 红旗出版社 (日)内田树,(日)石川康宏 著
我的大学时期正处于日本学院斗争的时期,我在当时参加了很多示威游行和集会,和警察互殴,跟日本共产党还有其他的新左翼政治党派也合不来,于是就一个人默默地把马克思以及相关的著作都读了。现在,我跟原来那些政治党派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跟那些教条的马克思解释也已经断绝关系了。但是从高中时代开始,我就养成了反复读马克思的习惯。因为读马克思会让我“热血沸腾”,因为马克思拥有“懦夫有立志”的召唤力。
列维- 斯特劳斯在某些地方写到过“写论文之前会拿出马克思读上几页”(关于这件事情我在本书中也有提到过)。我明白他的意思,马克思的修辞法、理论的“运作方法”(或者说成是“飞跃方法”更恰当)当中,有某种感染力。
集中读马克思,就会为马克思“着迷”。“着迷”的不仅仅是表层(可能也有读者是“着迷”在表层),更多的是为他的理论的运作方式、理论的飞跃方式、奇迹般的修辞魔力而受到感染。我就是这一类型的读者。
因此, 我现在每次读到马克思都会为马克思所倾倒。我读的时候不是聚焦在马克思在说什么,而是他怎么说的(具体是什么样的读法,我想大家读过这本书之后就会明白的)。
这种读解马克思的方式可能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视为“歪门邪道”。但是,在日本是允许我这样读马克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讲对马克思的理解的。我觉得这就是日本“例外的优胜的一点”。
这么读,我并不是要说我真的了解马克思“到底要说什么”,或者说我的读法很深入,等等。我只是想说,从这种视角出发, 能看到只有这种视角才能看到的东西。但是我并不清楚这种东西有多大的学术价值。
继韩国之后,中国也翻译了这本书,我觉得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日本研究马克思的100 年的历史,形成了一片肥沃的冲积土壤,在那里长出了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独特植物。在欧洲出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漂流到了远方的东亚岛国,习惯了其固有的风土文化,创造了在欧洲看不到的独特植物。
于是,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韩国读者为此感到了“怀念”和“亲切”,因此将其翻译出来。作为作者的我们,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事情了。
如果可能的话,请您读完本书。同时我希望可以从大家固有的思想、风土出发孕育出对马克思的新的理解方式。
2016 年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