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拾叁 从余村再出发,一路绿意金光
2018年04月24日 15:29 《那山那水》 何建明
进入2003年第四季度的日子里,浙江的各级干部从省委书记习近平推出的“山海经”里,感受到了一浪更比一浪热的“生态立省”“统筹发展”“百姓实惠”的发展新思路、新理念……
“从一个全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要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顶层设计。这十多年来,浙江的‘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高速和良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年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工作时所作出的正确规划和布局,尤其是他特别要求各地在发展经济时,将突出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谋划与前提条件。比如像经济较发达的杭嘉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重点要加强减少污染问题,打造保持水清水好环境下的长三角‘金南翼’;比如像经济欠发达的丽水等地市,要确保绿水青山,并结合当地实际,打造‘一县一主题,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的‘靠山吃山’的金饭碗……正是按照了‘规划在先’的原则,我们今天才会看到浙江全省像余村、像安吉一样,从‘绿水青山’中获得‘金山银山’的村庄与县市比比皆是。比如嘉善县,他们在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的一开始,就非常清晰而坚定地把全县生态功能区划分为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人居环境保护区、环境重点准入区和环境优化准入区六个类别,如太浦河饮用水源保护区、西塘古镇保护区纳入自然生态红线区,分别根据不同的功能实施了不同的发展方式。以上这些‘规划在先’体现了理性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并且从制度和法规上保证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长期坚守、协调发展。”
胡坚从科学决策的实践高度认为,要坚定地沿着习近平同志“两山”重要思想所指引的发展思路走到底,制度和法规建设极其重要,并起着根本作用。“在此基础上,人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是决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根本。”胡坚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人也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因此,怎样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领,发挥人的作用,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一环。”
“出了余村和安吉,再到下姜村走一走,你就会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正在浙江大地上开花结果……”浙江的同志一再建议我去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蹲点的另一个小村庄—下姜村看看。
下姜村距美丽的千岛湖40多公里,属淳安县的枫树岭镇下面的一个山村。从地理和自然环境看,你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昔日穷得叮当响、又离千岛湖不近、深居浙晥交界的大山腹地的偏僻小山村,会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蜕变成一处人见人爱、美轮美奂,有着水墨画般诗意的富裕村庄……
小康建设示范村——下姜村 林云龙 摄
六月末的一天,我“跨”过千岛湖,沿淳杨公路,在一路绿荫美景的相伴下,来到了凤林港溪畔的下姜村。
“欢迎到‘最美下姜’参观指导!”老支书姜银祥与我握手的第一句话,便令人暗暗吃惊:他竟然把自己的村庄夸成“最美”。能夸下如此“海口”的或许有两种可能,一为宣传,二是太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