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拾叁 从余村再出发,一路绿意金光
2018年04月24日 15:29 《那山那水》 何建明
和谐生态 穆春 摄
2017年4月27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余村来说,它是一个可以记入村史的重要日子,因为这一天新任省委书记车俊来到余村调研。其实,这个日子对省委书记车俊也很有意义。就在前一天,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他为浙江省省委书记。上任伊始就来到余村,可见车俊书记对带领全省人民沿着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继续走下去的坚定信念。
车俊在余村对干部们说,你们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余村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了“两山”重要思想的巨大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我们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带着满怀诗意的享受离开安吉和余村时,这里的同志一再叮嘱我:他们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很大差距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尤其是如何真正把村级经济做强、做大,实现县域全面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野里,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
车俊书记希望,余村、安吉要以翻篇归零的姿态,按照更高的标准,在新时期再探索、再创新、再实践,推动全民参与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成为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样板地、“模范生”,真正走出一个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的余村,如今每天都有新的行动与变化。2017年6月25日,他们组织全村50名党员,专程赴鲁家村学习取经。“走出余村,再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会和感受就不一样。从鲁家村那里,我们学到了人家抓住旅游这一龙头产业,利用村庄土地资源,促进和发展差异性产业,实现全村经济百花争艳的经验。这对余村向更强、更坚实的‘金山银山’方向攀登,是十分有益的帮助与借鉴。”现任支书潘文革的这份表达,说明了发展和进步中的余村是成熟与清醒的。潘文革同时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余村新一轮的发展蓝图已经制定,数个旅游经济项目已陆续到位,明年,余村将向国家申报4A景区;大后年,我们要向5A景区的更高目标努力。‘天上人间,余村在中间’的美好前景,将在未来的几年里更放光芒。”
作为“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和“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安吉县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上,已把发展目标瞄准定位在全域美丽的更高标准上。
“所谓全域美丽,就是要把整个安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山头,都纳入高标准的美丽景区来管理。也就是说,今后的安吉,所有地方都是高标准的景区,所有的人都是景区内的‘一景’。地不美不行,山不美不行,水不美不行,人不美更不行。”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进而说,美也有标准和内涵,我们要实现的是全区域覆盖、城乡无缝的“一片美”;人居环境与自然条件持续强势推进、不断提升的“持久美”;彰显与力求全覆盖的精品村、特色村、智慧村和现代化城镇的“内在美”;按照“提升富裕村、壮大一般村、转化薄弱村”的工作思路,实现新一轮的“发展美”;建立共富、共治、共享的人文“风尚美”和不断创新、提高与健全、完善的“制度美”。
即将参加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沈铭权说:“十几年来,安吉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总书记的这一嘱托,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运行,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成功实践。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需要提倡‘人在绿中,绿在心中’的理念,更需要创新的思路和实干的精神,需要坚持把落脚点放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上,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让所有的社会成员具有共享成果的可能上,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根本所在。这条发展道路很长,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金山银山’标准也不一样,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是美丽中国时代的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和方向,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共同努力。”
去过余村和安吉的人会发现,在这个被我称为苏杭之外的“第三个天堂”里的山和水,与周边湖州其他地区的山和水,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如果再从这里向更远的整个杭嘉湖地区,并再从杭嘉湖向东的绍兴、宁波、台州,向南的金华、衢州、丽水、温州远眺和展望,我们会欣喜和激动地看到,今日浙江大地上所有的山和所有的水,都与余村,与整个安吉的山和水,不相上下的青,同样如诗般的绿……真乃“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浙江大地,处处不愁青山绿水、天堂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