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正能量:说什么?怎么说?》书摘
2018年02月24日 09:43 《网评正能量:说什么?怎么说?》 王德华
二、要敢发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网的地方同样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要有人行侠仗义。军人靠武艺行侠仗义,文人靠文章行侠仗义,网评员靠观点行侠仗义。
网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谁发表正面的言论,谁发表支持党和政府的言论,谁驳斥那些攻击、污蔑党和政府的言论,谁就会受到围攻,有些围攻甚至充满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而我们这边常常是鸦雀无声或者声音不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李逵,每个人心中也有个高衙内。网评的作用,就是激发大家心中的李逵,刀刃心中的高衙内。
战场上没有开明绅士,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也没有开明绅士,就得斗争。没有“几把刷子”,遇到关键问题乱发声就是“高级黑”,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宣传部门的干部,不仅要把网评当工作,还要把网评当作生活,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工作之余,还可以放假或者休息一下,但是你不吃饭睡觉行吗?
做什么事都要干一行爱一行,然后精一行专一行。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把一件平凡的小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在平凡中收获不平凡。村上春树说得好,“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事怎么也长久不了”。
我曾做过十多年的新闻记者,以前主要从事新闻采访,但是没有涉及评论写作。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在进步中享受苦与乐。
人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什么都会。在你所从事的领域、所钻研的专业,有那么一点点比别人强一点,比别人略胜一筹,才能如鱼得水。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同时追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不会逮到。不要贪图无所不有,不要试图无所不知,不要企图无所不能,做你最擅长的事儿。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一个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的匆匆过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擅长的发挥到极致。
在这个世界,诱惑很多。如果不能一门心思沉静下来,如果不热爱网评这个事业,耐不住寂寞和孤独,私心杂念太多,扯牵太多,是很难把网评工作做好的。
三、功夫在平时
从事网评工作,敢发声是前提,会发声是根本,也是能力的体现。写网评,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没有捷径可走。谁也不是天才,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晓地理。
如果把知识比喻为冰山,那显性知识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下的十分之九。隐性知识是网评的基础,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只不过是树上的果实。
资料要靠平时的积累。查看网络热点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好的资料复制粘贴起来,闲时拣到急时用。
近三年来,我把平时网上和书上看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分为国际和国内两大部分。国际部分按国别分为美国、日本、俄国和德国等几十个国家,国内部分又按内容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和意识形态等大项,每个大项又分为若干小项,累计的资料达到两千万字。这些资料均存在云盘中,不论我身在何处,只要能上网就能找得到,用起来非常方便。
写网评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于网络阅读。网络阅读也是一种学习,但毕竟属于碎片化、浅层次的。笔者在写评论时发现,特别是涉及重大的国际关系问题,总觉得评不下去了,比如美国的中东政策、巴以冲突、乌克兰问题等。后来我在网上买了多本相关问题的书籍恶补。看书时,一定要做记号,好的语言要录下来,分门别类地存到电脑里,以备不时之需。做记号还有一个好处,要查阅时好找。“读书无用论”是弱者为了照顾自尊的借口。读书不是万能的,而不读书则是万万不能的。读书不如写书。书读得再多,不写不练,网评写作水平也难以提高。最好的方式是边读边写,有针对性地读,有目的性地写。如果最初不能在高层次的网站刊发,可以先开一个博客,注册一个微博,把稿件发到博客和微博上,接受网民的检验。
评论就是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知识面的宽和窄。
评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地理方方面面。有时一首歌里的一句歌词,一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本书里的一行字,与朋友聊天时的一句话,它们轻松幽默、温暖人心,都可能为你所有,用来表达你想表达的思想,而且非常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