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正能量:说什么?怎么说?》书摘
2018年02月24日 09:43 《网评正能量:说什么?怎么说?》 王德华
前言:如何把网络评论写得活生生
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心头之患”。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网络决不能成为“大V”们任性“呲必中国”的跑马场。如果听任其大行其道、指鹿为马,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政权安全。
朝鲜上甘岭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而网络“上甘岭”高地却炮声隆隆。保卫网络的“上甘岭”,承载着总书记的谆谆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期盼,我们必须寸土必争。
要深入分析网上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精心组织网上斗争力量,建设一批强大的网军。同时还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写好网络评论,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网络评论是一种新的评论体裁,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网络评论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的召唤。它处于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交汇点,并在传统媒体评论内容和形态基础上,升华出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反应快速、传播迅速的特点。
目前,国内理论界关于网络评论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多数讲网评的专家教授,还是沿用传统新闻评论的老套路,有的甚至引用的例子,还是十多年前《人民日报》老掉牙的报道。这些专家们多数是“动口不动手”,缺乏实际经验,按照这一套理论来操作实在是误人子弟。
笔者从2014 年开始网评写作。近三年来,天天动手,偶尔动口,一直冲锋在网络舆论斗争最前沿,参与了国家领导人出访、天津大爆炸、“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毕福剑辱骂开国领袖、任志强“党民对立论”、南海仲裁案等系列重大网评实践,同时注意从网评实践中总结经验,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关于网络评论的一些独特思考,而这些思考经过实践是行之有效的,供大家参考。
一、网络评论的特点
现在有一个误区,不少人认为把报纸的评论搬到网上,就是与新媒体融合,就是网评,这是大错而特错。这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没有掌握互联网的精髓。
网络评论的一个基本属性是“网”。它因互联网而生,没有互联网就没有网络评论。报媒评论和网络评论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什么叫网络评论?如果说得通俗一点,操作性强一点,网络评论包含以下四层意思:第一,网络评论就是快速地传递观点。第二,传递谁的观点?传递“我”的观点。第三,关于“我”的什么观点?关于新闻事件的观点。第四,什么新闻事件的观点?网上热点新闻事件的观点。总而言之,网络评论就是表达作者关于网上热点新闻事件的观点。
广义上的网络评论包括网络新闻评论、新闻跟帖、论坛贴文,等等。狭义上则特指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媒体原创的、首发的、具有网络特点的评论作品。
网评仅传达观点是不够的,还要表达一种情怀。什么叫情怀,套用雷锋的一句话说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好的网络评论不能和稀泥,含含糊糊,一定要语言犀利、旗帜鲜明。
网评不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搬到网上,而是把互联网作为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规律来撰写网评,就是常说的“互联网+”。
关于网络评论的理论,目前没有现成的资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互动性反映的是平等意识。这就决定了网络评论有如下五个特点:
一是网评话题必须是网络热点。一件新闻事件发生之后,通过网络传播,迅速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一般的热点事件影响力持续两到三天,就又被新的热点事件取代,有的热点事件持续时间长,每天都有新进展,比如毕福剑事件和加多宝事件。各地的网络新闻,可以转化为全国性的网络热点。如果评论的话题不是网上热点,就不能属于网络评论。
是否是网民关注的话题,这反映的是以谁为中心的问题,是以网民为中心还是以作者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撰写的评论实质上是宣传。什么是宣传?宣传就是告诉你我想告诉你的。而网评就是告诉你你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