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往事》书摘
2016年11月01日 15:08 红旗出版社 裴彦贵(主编)
解放前,圩下盐工过着奴隶般的悲惨生活。在1931 年,因盐业减产,盐工只好拌食野菜充饥。大源的七排四圩盐工张才确因生活所逼,走投无路,便孤注一掷,私卖圩盐约300 余担。公司获悉后,要将张才缉捕归案,限期镇压示众,逼得张才流浪异乡,死在外地。又1932 年,大源四排盐工郁学如也因生活苦不堪言,私卖圩盐约400 余担,而公司派兵缉拿郁学如,同样逼得郁学如长年不敢回家,结果病死在云台山。在日寇入侵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公司帮廪滕兆浦因过去当过兵,受过军事训练,公司圩务组长许尧臣就叫滕兆浦组织武装人员30 支枪,住到圩下去,名义上是保护盐工生产,防匪防盗,其实是加强对盐工的限制和管理,迫使吃糠咽菜的灶民们无抬头之日。
1939 年春,日寇占领陈家港后,公司帮廪滕兆浦常住在九排二圩,他的武装扩大了,已经组织了近100 支枪。士兵的粮饷都是靠卖圩盐款项支出。那时在大源公司七排闸口,每天将有四五百个盐客,我是负责记账的,每十天将卖盐情况通过滕兆浦向公司许尧臣汇报。这时候盐工口粮只靠滕兆浦帮助解决,无有保障,有时将盐工口粮改发代金,生活费每人每月仅发16 元,赖以维持简单生活。不意1939 年农历七月十六日一次大海潮,将圩盐全部淌光,只剩七排头圩现有3 个大廪。大潮后,盐工被淹得尸横遍野,视之无不掩面垂泪,泣不成声。据当时统计,被淹死的盐工,裕通、庆日新公司除外,单大源公司包括老少在内,计400 余人。许尧臣把大潮经过情况向上海总公司沈坤和报告。总公司复信说要赈济灾民,每人发洋布10 尺、棉花2 斤、木棍6 支,发口粮每份滩发代金100 元,即时派人到圩内整理滩地,搭建房屋,维持最低生活。话是这样说了,然而并未解决问题,回圩盐工仍是棚栖露宿,生活无靠。确是经霜寒雀,抱树无温。
1940 年,经理罗吉人从上海总公司来到陈家港。这时,他既是大源公司经理,又是日本华中公司经理、日本运销口岸顾问。罗吉人到陈家港后听到裕通、庆日新两家公司的盐工,被盐警大队长刘士金出卖替日寇去东北开煤矿的事实,他说这两家的公司负责人无用,为什么不能向日本政府请示,另行开辟口岸,积极外运。其实,这说明罗吉人已是日方的重要人员,是个汉奸,盐业公司的经济命脉已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日本鬼子入侵后大肆掠夺淮盐资源,搜刮民脂民膏。这些侵略者在侵占陈家港的当天,就驶来轮船抢运原盐。1941 年,盐工卢有帝、孙友、朱保林3 个人无法生活下去,不得不向资方提出要求增加工资。而公司蛮横无理,不仅不答应盐工们的合理要求,反而把这3 个人逮捕入狱,意欲枭首示众,恐吓盐工。当此,我岳父刘奎先面陈情由,据理力争,公司无言以对,只好释放被捕盐工,以后每份滩才又增补50 元生活费。
1944年,抗日战争已进入决战阶段。大源公司原来的一些高等职员都陆续离开了。这时由滕兆浦和黄慰田合作承办圩下盐业事务,有300 余个武装人员,看管盐田。我们这些低等职员和盐工,要求滕在卖盐上放宽一点,能照顾点简单生活。但是,滕兆浦对圩中卖盐事仍不放松。在陈家港解放之前,滕兆浦将300 余支枪全部交给黄慰田,他私自逃回东海县小房老家隐匿起来。
1944年5 月,新四军3 师副师长张爱萍率领部队一举击溃了大源公司七头圩、十头圩匪军郭克勤大队后,旋即召集我们基层职员到七头圩开会。当时到会的有我和刘奎先、卢建舫、刘尚成等约30多人。会上宣布,从现在开始接收旧盐场和旧人员,会后还发我们每人山芋干子50 斤,先解决生活上的口粮问题。
1945年3 月,第五行政专署派陈英同志接收大源公司洪港工区和海堤工区,组建泰山公司。1945 年4 月,苏北行署又派来孙笃生、林梦非同志接收大源公司蒲港、陈北两工区,包括大有晋公司五条圩在内,建立盐垦公司。
1948年,泰山、盐垦两公司合并为淮北盐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