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传承》书摘
2016年10月09日 15:07 红旗出版社 卢敦基 应忠良 郑绩 朱永红(作者)
国家篇告诫子孙修身而兼济天下的道理
钱氏一族,子弟教育严格,历代出仕者众多。既为父母官,就要考虑到如何在从政时造福百姓,坚持操守,因此这里的训诫都是与身居高位之后如何自处有关的。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大法。对自己严格要求,坚持原则,有操守。这是为官的自我要求。
“爱民如子,去蠹如仇”:爱人民如爱护自己的子弟,去除影响社会安定的坏人如同对待仇敌。这里讲了为官的基本立场。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对公务人员要严格,但是对民众要体谅宽容,不能有过多的苛求。这其实是一条颇高的准则,要求执法者、为官者要对自己严,对百姓宽,能够真正体谅民众的疾苦。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为官者、为上者,肯为民用心、为民吃苦,正派清廉,体恤民情,可使民众受益,得到真正的实惠。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如果只对自己有好处,不做也罢,但若是对大家都有好处,那就必须努力谋划了。对目前的情况有好处,固然需要争取,但若利在万世,更要筹谋。这里有个人与集体、短时与长远之辨,告诫从政为官者,要有天下之思、万世之谋,不能只顾一己荣辱,或者只重视自己任期内的政绩。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集思广益,广泛地听取意见,才能具备振兴国家的大智慧。最愚蠢的,就是刚愎自用,自作聪明。身居高位者,往往饱受恭维,最容易飘飘然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无法真正了解民情,这才真的会耽误国家的发展。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中国传统的辩证思想,在这几句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原句摘自《孔子家语》,要求子孙大智若愚、大功若无、大勇若怯、大富而谦。在封建社会,这是一种颇为有效的自我保全的手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倍加推崇的处世哲学,对个人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这里再次强调为官的自我修养,正气浩然,才能与庙堂相得益彰;而藏富于民、养民安民的思想则是钱氏一贯的主张,保存民间的元气、积极发展百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治国如治家,一个家庭提倡勤俭节约,国家也是如此。根据自己的实力,量入为出,发展经济,国家就能够富裕起来。任用贤能,让他们人尽其才,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国家就会强盛起来。
“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这些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道理。一个国家必须重视教育,兴办学堂,培育良才,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兴旺发达。国际上,能够和邻国有原则地和睦相处,处理好外交事宜,国家才能够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