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传承》书摘
2016年10月09日 15:07 红旗出版社 卢敦基 应忠良 郑绩 朱永红(作者)
家庭篇是钱氏的家庭管理观,首重规则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则无有优美。大家族管理,也和现代的企业管理一样,人事繁杂,必须依律而行,否则就会产生混乱,当然也就无从谈优美了。下面两句就是讲解何为良好之规则的。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门户严谨,往往是大家庭最需重视的事情。外门、内门分得清楚,角角落落没有卫生死角,都是理家的要点。大家族聚居,人数众多,身份不同,内外有别。门户之内,有主仆、嫡庶之分,等级分明,即构成尊卑次序。钱氏的家训处处显示出家庭身份的尊贵,与蓬门小户的市井机智有很大的区别。小门小户的家训,是想不到要涉及门户管理的。在大家都熟悉的《红楼梦》中,考验当家主母能力的首项,就是看门户是否严谨整洁。就家庭成员内部而言,各守本分是最基本的。中华传统伦理强调长幼有序,严格遵守就形成了严谨的家庭管理模式。实际上这也是出于管理的需要,所谓礼教,就是让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安分了,守己了,也就稳定了。一旦稳定了,就可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了。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里再次强调宗族的传承与读书的重要性。大家族免不了面临不断分支的状况,旁支越分越远,也可能迁居它地,形成“祖宗虽远”的情形,但是无论栖身何地必须记住自己的姓氏来历,不能数典忘祖,再旁再远,仍是宗族的一员。姓氏祖宗作为最基本的宗族凝聚力,是应当被每一个子孙永远牢记的。这点在今天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钱氏子孙,遍布全球,但都以钱姓为荣,都有作为钱氏一族的自觉,使得钱氏宗族长盛不衰。除了祭祀祖宗,读书也是子孙必须谨记的大事。哪怕天资再愚钝,也要受教育,再次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的子孙,是无法延续家族的荣光的。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这里讲到子孙的嫁娶原则,无论娶媳还是嫁女,都将对方的品行放在第一位,而经济考虑放在其后。从长远发展看,品行是最重要的。联姻是重要的家族事务,是选择德行还是金钱,其实也面临着姻亲阶层的选择,而无论是“淑”还是“佳”,都不能以财富作为最终的衡量标准。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句主要是在讲要照顾到整个家族。宗族作为整体,内部要互相扶助,共同发展。在经济上,富的要照顾贫的,买一些义塾、公田,在饥荒年月里要救助亲朋,筹措一些义粥义饭,施给需要的人,同时有能力的还要提携其他人,让整个宗族共同发展。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农耕社会,资源有限,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浪费。因此无论多大的家族,都会强调勤劳节俭,开源节流。与勤俭对应的,往往是忠厚。中国人讲究忠恕之道。心存忠厚,处世才能左右逢源,所谓有福报,乃能长久,才能保持家庭兴旺发展的势头。勤俭、读书与忠厚,基本上是中国古代家训中最为重要的三条,也是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