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伍 流金的小溪
2017年10月18日 14:49 《那山那水》 何建明
“治理河道、让水干净起来,本来就是我们村里要做的工作,加兴提出整治溪道、搞漂流旅游项目,对村里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所以非常支持。”
“农村人玩过水,但从没人搞过什么漂流。村民们开始帮我干活时,就嚷嚷说:这回加兴是要把我们扔进河里了,干了也是白干的!意思是说,我干这漂流项目肯定要赔大本,到时连他们的工钱都给不了。”胡加兴苦笑着摇头道,“老百姓是最讲实际的,后来我对大家说,你们尽管放心,在我这儿干活,干一天我就先给一天工钱,当天结清!你们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努力干活就是,其他的不用管。”
有胡老板这句话,大家总算把心放了下来。2008年5月1日,余村溪河中的一段流域按漂流的要求改建和整治完毕,余村“荷花山漂流”正式开张。那天胡加兴动员全家老小外加几户亲戚,一起充当漂流管理员,同时村干部也义务上岗—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漂流有淹人、伤人甚至死人的事故出现,传出去不仅胡加兴完了,整个余村也可能因此翻不了身!
村小学老校长开始最反对胡加兴搞漂流,说弄不好死人怎么办?咱余村干什么都行,非得玩水?老校长生气的不仅仅是因为胡加兴搞漂流,还因为他孙子爱动,一听说胡老板在开张的前几日搞免费“漂”,吵着非要去“漂”不可。老校长气得口中直嚷嚷:老朽不信这玩水能玩出名堂!现在自己的孙子要去冒险,他老人家只好无奈地跟着到了漂流地。
“爷爷,你也来吧!来吧!”孙子拿着皮筏,在水中又蹦又跳,任性地非要爷爷跟他一起漂流。
“我不去!”老校长又气又恼,可又担心孙儿在水上不安全,于是他在溪边时退时进,左右不是。
“老校长,您不妨也去试试。我保证您老绝对安全……”胡加兴见后,毕恭毕敬地过来请老先生。
“我才不上当!”老校长一扭脸,生气道。
“哎呀,爷爷下来吧,可好玩呢!快快……”哪知孙儿撒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爷爷拖到了水里。
“这,这……”
在山水绿荫间漂流 洪芬 摄
已经晚矣—胡加兴乘势将老校长安抚到漂流筏上。只见一股湍流自上而下奔腾而来,顷刻之间,载着老校长和他孙子的漂流筏随波逐流地顺着倾斜的地势向远方漂去……
“啊,哎—”
“哈哈……”
溪流间,水声、叫声与笑声交织成一片,震荡在绿水青山间,好不热闹。
“校长放心好啦!我们在岸上看着您呢……”惊恐中的老校长见岸边的堤上,穿着救生衣的胡加兴寸步不离地随漂流筏奔跑着、呼喊着。
“不用你跑啦—”几分钟后,老校长突然冲岸上喊道。
“什么—”
“不用再追了!我很好、很安全—”
这回胡加兴听清了,看到水中的“犟老头”老校长正像孩子一般跟孙子一起漂得开心,他大笑起来……
“太好玩,太刺激了!”这话是老校长第一次漂流后一边摇头一边不停说着的一句话。老人家像喝了酒一样兴奋,好几天搁不下这句话。
“现在每年漂流开始后,他都忍不住要来漂上几回……”胡加兴乐得怎么也合不拢嘴地告诉我。
有趣!真想看看老校长的“漂姿”和“漂态”,那一定是异常欢快的景致。
农民办漂流本来就是一件新鲜事,“第一个吃螃蟹”的胡加兴,把余村的乡村漂流搞得风生水起,实属不易。说老实话,我最担心的并不是有没有人到余村来漂流,而是农民们办这样的惊险性游乐项目,会不会在安全方面出问题,人命可是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啊!
“向何作家报告:2008年我的漂流开张到现在,近十年里没有出现一次生命安全的事故,就连骨折都没发生过。”胡加兴非常自豪地对我说,“当然,擦破皮、流点血的情况还是有的。总之,大的安全事故一个都没发生。”
“这就让人放心了!”擦破皮、流点血在漂流这样的剧烈运动中是不能算事的。听了胡加兴的话后,我松了口气的同时,更对余村农民深怀敬意。
“别看胡老板这个时候很潇洒,你到漂流现场,他就成了跳上跳下的猴子了!”一旁的俞小平看了一眼胡加兴,窃笑道。
胡加兴用手指点着俞小平,笑嘻嘻地说:“给你看一段我在漂流现场的工作情形……”说着,随手打开一段手机视频给我看。
屏幕上的胡加兴,身穿红色救生衣,手举喇叭,一边“哇啦哇啦”地喊着注意事项,一边骑着小摩托在溪岸头奔跑着,看不到半点儿的潇洒,确实像只顾头不顾尾的山猴。“没办法,责任重啊!真要有一个人、一群人在漂流中出个三长两短的事,我这小命能担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