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毛泽东读二十四史》书摘
2017年02月28日 17:10 红旗出版社 王小宽 张明林
李斯的《谏逐客书》说服力很强
【品读原文】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的说服力。那时候各国内部的关系,看起来是领主和农奴的关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战车、武士。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品读原文】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思想上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
———摘自毛泽东1964年8月30日的谈话(见甄不贾:《毛泽东读书笔记》,《希望》1992年新第1期)。
【品读原文】在范老的书上,对于法家是给了地位的。就是申不害、
韩非这一派,还有商鞅、李斯、荀卿传下来的。
———摘自毛泽东1968年10月在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见甄不贾:《毛泽东读书笔记》,《希望》1992年新第1期)。
【品读精华解析】秦始皇初年,秦王拜李斯为客卿(当时别国人在秦国做官的称客卿)。客卿影响了秦国贵族势力,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国力量这一事件,请秦王逐客,说客卿都是为他本国的利益来秦国,并不真心为秦国。于是秦王下令逐客,李斯就作《谏逐客书》劝阻。文中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是以客卿致富而成霸业,列举了由余、商鞅、张仪、范雎等外来的人物对秦国的重大贡献借以表达用人唯才,不必限于本土的主张。指出对“客”不应一概排斥,否则将不利于秦。
文中还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其与异国人才相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下令逐客无异于“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虚外患是不可取的。秦王看后马上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职务。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王的奏章,实际是一篇说理极强的文字。李斯的这篇奏章,最大的特点是非常鲜明地揭露出秦王使物用人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暴露出逐客之非。文章除了一般议论文所具有的各种论证方法外,行文还具有婉转的措辞与犀利的语锋完美结合的特点;而词采缤纷的大肆铺陈,以及气势充沛的排比句式,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所以,毛泽东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赞扬这篇文章“有很大的说服力”,并说:“那时候各国内部的关系,看起来是领主和农奴的关系,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战车、武士。”言外之意,那时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关系复杂,统一程度很低,李斯《谏逐客书》的主张,为秦国招贤纳士,蓄兵买马,积累力量为日后统一中国是很有利的。
汉王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品读原文】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摘自毛泽东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821页)。
【品读原文】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毛泽东读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21页)。
【品读原文】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摘自毛泽东1957年6月13日同吴冷西等人的谈话(见吴冷西:《新闻的阶级性及其他———毛主席几次谈话的回忆》,《缅怀毛泽东》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品读原文】这首诗(《大风歌》)写得很好,很有气魄。
———摘自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第32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
【品读精华解析】刘邦以一平民身份,在秦末起义群雄中脱颖而出,战胜强大的敌手项羽,夺得天下,开创几百年的王朝基业,这在中国夏、商、周以来的历史上,算是第一个人。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也多次强调他“起微细”,还描述了他早年在沛县乡里颇有些无赖的表现。如“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等。另一方面,刘邦又“仁而爱人;喜施(舍)意豁如也。幸有大度”。这些,大抵是刘邦出身“细微”低贱而又有不凡的意气志向的“老粗”本色。毛泽东很欣赏刘邦这个人物,对他的生平遭遇、奋斗历程、才德风格,十分熟悉,多次评论,引为借鉴,教育干部。
在毛泽东看来,刘邦之所以能胜利,他自身的一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首先,他“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同情人民的疾苦。早先,他与项羽及众诸侯相约,最先夺取关中者为王。其后他果然先夺取关中,进入关中后,他对父老乡亲们说:你们受秦的苛法很久了,我来是为你们“除害”,不必害怕。并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老百姓用牛羊酒肉慰劳他的军队,他一概不接受。并说,粮食多,不要浪费。这样,“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对比之下,项羽虽然勇武善战,军事实力比刘邦强,怎奈却是一个残暴成性的“霸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刘邦即皇帝位后,虽然基本上实行的是秦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但他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定律令、定军法、定礼仪,提倡节俭;对外与少数民族匈奴单于等实行和亲,以求得边界的平静。这些,都为汉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起好了步,开好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