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人——孙中山生平故事》书摘
2016年12月28日 16:11 红旗出版社 李朋 高德宝
孙中山写给卢慕贞的信
就在孙中山赴港求学的那一年,中法战争爆发。自从英国于1840年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采用包括暴力在内的各种手段推行殖民掠夺政策,并同封建统治者相互勾结,使封建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屈辱悲惨的分解过程中,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持续达十余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则是革命浪潮的高峰。随着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萌发,剧变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领域中出现了更多的新因素。维新人士开始比较系统地引进新学,积极传播社会变革观念。法国在80年代中期发动的侵华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进一步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推动了维新思潮的扩展。民族意识的昂扬给予满怀爱国与变革热忱的青年孙中山以“希望和勇气”,香港工人拒绝修理法舰和装卸法货的正义行动使他受到启示和激励。他认为这一切“证明中国人已有相当觉悟”,因此,“战胜法国并非难事,只靠民众力量”。当然还“应当造钢铁的船,木头船是没用的”。他更加认真地考察和剖析日益腐朽的清帝国,特别注意它的军事体制和装备。否定现存政权的观念潜滋暗长,他曾向檀岛的朋友表示:“一俟学有所成后,就要准备推翻满清。”后来,他十分强调这桩事件的重大影响: “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
从1884年春到1886年夏,孙中山就读于港英当局主办的中央书院。由于阅读中文书刊存在困难,便于课外努力补习国文。他的好学与博识,使他获得了“通天晓”的绰号。在校期间,曾应孙眉的函召再赴檀岛,为损毁神像和入基督教事受到兄长的责备,并退还了先前分给他的财产。
1885年夏,他又返乡与同邑外轗村的卢慕贞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