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人——孙中山生平故事》书摘
2016年12月28日 16:11 红旗出版社 李朋 高德宝
孙中山从此留居檀岛,长达5年。一度在孙眉的商店中习练珠算、记账和当地的奈楷奈方言,后进入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在檀香山创办的意奥兰尼书院。他在这所以英语授课的学校教室中几乎默坐了10天,然后开始学习英文以克服语言的难关。待到3年后毕业时,这名各科成绩良好的学生竟然以英语文法考试第2名获得了国王的奖励。1882年秋,他升入著名的高级中学——美国基督教纲慎纪会主办的奥阿厚书院。原拟毕业后赴美深造,却因宗教信仰问题———他还在意奥兰尼书院时就准备接受基督教洗礼——而被孙眉敦促于翌年返乡。
意奥兰尼书院旧址
檀岛的学校生活是孙中山接受“欧洲式教育” 的发端,初步接触到的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使他耳目一新: “教法之善,远胜吾乡。” 尽管意奥兰尼书院创办人韦礼士主教确认这名中国少年在校时并未表露出明显的政治观念,但他的社会意识业已萌发。除了西学的启蒙作用,现实生活也促使他思索许多问题。他为脑后的辫子受到同学的嘲弄而深感痛苦,却坚持“中国人都可剪辫的时候才把辫剪掉”,因为“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把许多耻辱全体去掉”。当地人民反抗美国的侵凌和架拉鸠国王的统治,给予他开始形成中的政治见解以很大影响。他常与中国同学“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华盛顿、林肯……成为他所崇敬的人物,为伟大的事业而献身的信念萌发并滋长起来。
檀香山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