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人——孙中山生平故事》书摘
2016年12月28日 16:11 红旗出版社 李朋 高德宝
二、从山乡走向世界
孙中山越发强烈地憧憬着新的世界,甚至愿意离乡背井———虽然水碧沙明的兰溪和草木苍翠的金槟榔山长系心头,并在后来长期漂泊异域时化作浓郁的乡愁。他渴望一睹镇上牧师所藏有的那幅世界地图而未果,但外部的信息不断传来。他的婶母向他讲述了停泊在金星门(珠江出海口之一)的外轮上洋人的状貌举止,孙中山认为“可以值得研究”。香山当时已是侨乡,生计难以维持迫使许多居民前往澳门、香港地区和外国谋生。他的两个叔叔客死他乡,长兄孙眉在19世纪70年代初就随母舅漂洋过海,到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华人称之为檀香山) 去做佣工。当地兴旺的制糖业迫切需要劳动力垦殖,孙眉经过10余年的劳作经营,逐渐上升为拥有牧场和商店的华侨企业家。孙中山从返乡完婚和招募移民的兄长口中得悉了许多檀岛的风土人情,对太平洋中那个“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亦放” 的群岛心向往之。
20世纪20年代的翠亨村
向家人几经恳求后,他在12岁终于踏上了停泊在澳门码头的轮船,经历20余个昼夜的航程,抵达了碧波环抱的美丽的夏威夷。初次远航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给予他许多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孙中山长兄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