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
2016年12月26日 15:26 红旗出版社 郭德宏
誓死请愿 立宪救国
清朝末年的天津是直隶省一府,下辖1州6县。由于西距京师不远,东临渤海湾,是运河北端重要口岸,附近又有清政府重要食盐产地——长芦盐场,军事、经济地位都很重要。这里早在雍正时期就置水师营。咸丰年间海禁初开之时,一度置三口通商大臣。同治以后,天津渐成洋务运动重镇。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先后在这里设立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机器局。1888年,和唐胥至开平铁路相接的津沽铁路修竣;1897年津卢(天津至卢沟桥)铁路开通,同年该路通至京城右安门外。
同一时期,为培养各方面人才,洋务派在这里陆续建立水师、武备、师范等学堂。
1895年,袁世凯奉命到天津小站练兵,先后练成6镇新军,共7.8万人,形成北洋陆军的骨干。他接替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在天津建有衙门。按清政府规定,他每年要从保定“移节” 此地,住上半年。
天津也是戊戌时期维新思潮的发源地之一。1895年,正当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借“公车上书”声势,开强学会、办《中外纪闻》,进行维新动员准备之时,担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的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了影响颇大的《辟韩》、《原强》、《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一系列文章;不久,又在《国闻报》连载轰动一时的《天演论》。这些文章和译著按语,抨击皇权制度和专制思想,指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号召国人变法图强。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念;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的救亡主张。随后,严复陆续翻译亚当·斯密、孟德斯鸠、斯宾塞、约翰·密尔等西方近代著名思想家有关经济学、政治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书大部分成为后来包括李大钊在内的一大批法政学生、学者必读的、重要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实行的新政虽然仅仅持续了103天,但它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梁启超成为其后启蒙运动和立宪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它的失败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失去信心,走上革命道路。而谭嗣同等“六君子” 为中国政治改革流血,则给了蒋卫平、李大钊以及许许多多爱国志士极大的激励。
李大钊进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之时,革命和立宪两股思潮都在发展。不过对于他所居住的北方来说,立宪思潮的影响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