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拾叁 从余村再出发,一路绿意金光
2018年04月24日 15:29 《那山那水》 何建明
“也就是这十多年时间。”说到这里,老支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得出,这是他最愿意提及的话题。“说来你可能不相信。2001年前,小小下姜村,人口不到六七百,露天厕所却有100多个,加上家家户户散养生猪,一年四季,满村都是臭烘烘的。”
老支书姜银祥又摇头了。
“那个时候,外人如果想到村里来看看,我这个当支书的会千方百计挡着不让他来。实在不好意思嘛!”他说。“习书记第一次到下姜是2003年4月,那时我们村里还都是土房子、泥土路,垃圾满地,污水到处流淌。习书记一边走一边跟我说,要搞好村里的环境和生态,要整治好村容村貌。他格外关心村里的困难群众,要求我们多帮助他们。从那时起,我们把治理村容村貌、美化环境列入到村建设的‘重头戏’。针对贫困人员,村党支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党员关爱基金’,为村里60岁以上的党员和困难群众,每月补贴60元。2004年,习书记陪着中央领导来淳安,当晚见我们村干部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钟了。他一开口就说对不起,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那一次我们向他重点汇报了想解决村里养猪和环境脏乱差的矛盾,准备推广沼气。习书记马上说这个项目好,回到省城后,他又专门指派专家来我们村里调研,上级有关部门也很快帮助我们启动了沼气能源示范村建设。2005年3月22日,习书记再次来到下姜。那天下着雨,他不顾道路泥泞,连口水也没喝,就去村民家看沼气池。他还非常风趣地说,他曾经是建沼气池的专业户!在他的帮助指导下,我们下姜成了全县第一个沼气示范村。可别小看这沼气项目,它对我们改变几百年来的生活习惯和环境问题起了根本作用。会计给我算过一笔账:一户农民用沼气,就能节省300元电费;一个沼气池,使用一年减少农民伐林3.5亩,减少排污水146吨。十年来,仅这一项,我们就保护了350亩山林。”老支书算着这笔账,喜上眉梢地对我说:“村民们不用再上山去砍柴,山就变青了。山青了,水跟着也绿了。环境一好,就有人来参观旅游了,这样村里就有人开起了农家乐。一家发了财,跟着就有第二家、第三家……再后来,我们又按照习总书记留下的‘要保护绿水青山’‘发挥好生态优势和山区的后发优势’的话,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
今天的下姜与十多年前的下姜,用翻天覆地四个字形容,其实是不够的。《姜氏家谱》记载了这个小山村有姜氏生存的历史已达800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下姜村从来没有一个时候与“富”字沾过边。山多地少,加之交通闭塞,一代又一代下姜人甚至连去过淳安的都找不出几个。而今仅仅十余年时间,下姜不仅在浙江大名鼎鼎,连“老外”现在也都纷纷预约来此地旅游,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下姜出现了这些“发生”。这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我们下姜得到了印证,让我们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老支书姜银海不愧是下姜村的“头脑”,这位从部队回来当了30多年村支书的老党员、老村民,拉着我走过长长的廊桥,然后一起坐在几户新开张的农家乐前,侃侃而谈。
他说,以前参加会议,听台上人说“转变观念”,心想我们农民就一亩三分地,有什么观念可转,又转得到哪里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经,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相信这个理没有错。过去大家穷的时候,可能觉得这理没有错,错也错不到哪里去。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一错就错到十万八千里外了呀。习书记到我们下姜蹲点调研,一次次跟我们讲发展、谈道理,才让我们明白了只有爱山爱水,山水才会爱我们。山里人,更要懂得保护环境保护水,好山好水,才是我们唯一生存、唯一可以致富的资源。所以近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按照习总书记当年给我们留下的贴心话、温心话、真心话,从下姜的实际出发,先后编制实施了《村庄整治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35个大小项目,借助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资源,重点打造了彩色农业观光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手工艺品加工基地等。在着力“精品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上级给予的六千多万元的对口资金投入,使本来就非常占环境优势的下姜村容村貌和依山傍水的风景发展得更加独具一格、魅力四射。加上我们通过对村民土地的统一流转,建起了葡萄园、草莓园、桃树园、黄栀子中药材园和蔬菜园等特色农业园区,形成了“冬季初春有草莓、春来花开赏桃红、夏秋品尝葡萄鲜果”和房为客用、地卖果木粮菜、村民在流通和服务中赚钱生财的下姜村新经济格局,所以才有了这十余年我们村经济增加16倍、村民收入提升10多倍的好日子啊……”
“走,给你看看我们下姜未来的‘金山银山’—”现年66岁的老支书姜银祥,其实是个挺风趣的农村干部,那天他特意带我去了村后几里路外的一条深山峡谷。
“这就是五狼坞。”老支书指着那片长满青竹的翠绿群山,说,“翻过这些山,登上900多米的主峰,就可以看到碧波荡漾的千岛湖美景……”
他的话令人跃跃欲试。遗憾的是天色已晚,否则我和随行者肯定抬腿就往上攀登了。“在这片群山密林之间,有一条汹涌奔腾的峡谷。五狼坞探险项目已经启动,我们准备在这里打造一个5A风景旅游区。瞧,这片平地是预留出来的一块建五星级宾馆的地方……”在峡谷溪流与大山之间,有一块百亩左右的平坡,姜银祥老支书已经将其纳入下姜明天的“金山银山”梦里了。
“这个景区建好,村里的收入至少是现在的三倍以上。”夕阳下,我仿佛看到下姜的山与水处处流金溢彩,看到老支书脸上更加灿烂的笑容。
此刻我才明白,下姜村比我看到和想象中的,要大得多、美得多,但你需要真正地了解它、认识它和走近它。而只有在了解、认识和走近它之后,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