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 拾壹 第三个天堂
2017年12月05日 16:04 《那山那水》 何建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第一次到余村的记忆总是格外的深。
晚上十一点左右,我到了安吉,被安排住在饭店。也不知“天南海北”,只感觉在朦朦胧胧中又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而已。天蒙蒙亮时,就听到窗外的鸟儿在“叽叽喳喳”不停地叫,似乎对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懒人”特别在意,我于是赶紧穿好衣服往外走。在走出饭店、步行在绿草与鲜花丛之间的小道上时,我看到了四周树枝上千百只欢快的鸟儿飞来飞去,开着热热闹闹的“晨会”,好不惬意!尤其是几对布谷鸟清脆的鸣叫,仿佛将我一下子拉回了童年的田园生活……
大年初一风景小镇 石红岩 摄
“大年初一”是我下榻的饭店,离余村村委会办公处仅有五分钟的车程。余村的村主任俞小平常常很有底气地对所有来余村旅游和参观学习的宾客们说:余村不大,但我们有绝对不亚于杭州、苏州城里的高级饭店,而且比杭州、苏州的饭店、宾馆还要有味道。
“大年初一”的全称是:安吉天荒坪大年初一风景小镇。它是一座以明清古建筑和江南园林风格为特色的旅游度假村,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拥有1400余间客房。饭店除了内部设施是五星级宾馆的标准外,更胜一般五星级宾馆一筹的是,还有大面积的绿化与草坪、花园和水系。
“我们的老板是安吉人,他在海南三亚经营两家五星级宾馆,生意做得蛮大,但他总有个心愿,要把最好的酒店开在自己的老家,这‘大年初一’就是他的杰作。”饭店服务员告诉我,“平时在这里上班的400多名服务员,多数是本地人,毛老板的心愿是要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天天像在过年的老百姓自己的度假酒店。”
哦,“大年初一”原来是这个意思!
“我也是穷孩子出身。小时候一年中最盼望的一天就是大年初一,因为那一天,再穷的家里也要弄点好吃的,而且家家户户都是喜洋洋的。1990年下海后,我一直在海南打拼。人生奋斗的岁月里,无论是苦难的时候,还是富有之后,最想过的生活,还是童年时所记忆的大年初一的那种状态。但以前我很少回老家来,因为觉得这里穷,没什么可回的。2000年有一次回安吉后,发现老家变样了。近几年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多,更觉得家乡越变越美,甚至超过了许多时尚的大城市,也就慢慢有了在自己家乡建一座最美酒店的想法。2014年,我下了这个决心,之后用两年时间建成了这座总投资15亿元的度假村酒店,也算了了我对家乡的一份情……”很巧,第一次采访余村快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就在下榻的“大年初一”见到了酒店的主人毛剑峰。因劳累致病正在疗养的毛剑峰与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谈,看得出,他对在自己家乡建一座父老乡亲、人人都喜欢的“大年初一”倾注了异乎寻常的感情与资金方面的双投入。
整个酒店到处张灯结彩,沿路挂满大红灯笼,这使所有光临酒店的宾客走进来的第一感觉就像是要过一回“大年初一”。这种气氛非常符合中国游客的心态,外国人也十分喜欢。酒店白墙黛瓦的江南明清风格建筑,以及一栋栋合院式的楼宇,随处可见的湖塘泾溪、小桥流水、万千别致的亭台楼阁和假山塑石之饰物,令人仿佛置身于苏、杭两个“天堂”之中。但,毗邻余村的“大年初一”除了别人有的美丽外,还有更多别人没有的风情与特色,比如在度假村之中,尚有不同季节的桃花村、梅花村、芦花村、杏花村和山河村等八大不同绿化形态、建筑风格的“村中村”。自然,大城市酒店内所配备的游泳池、中医康疗中心、儿童乐园、红酒雪茄吧及诸多著名餐饮,这里同样应有尽有,而且它的每一处设计都是由清华美院的专业团队完成的。毫无疑问,其专业水准一流。“大年初一”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它汇集了当地各种民俗民风的地方戏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表演和展示,这使得365天内“大年初一”的特色与“年味”日日可求。最关键的是,“大年初一”有出门即见的大竹海和连片的茶花树、油菜地……
“我们追求的就是‘出门绿水青山,关门都市生活’,让游客在自然、自由和自趣之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意味无穷的大年初一。”美丽而骄傲的值班女经理在向我介绍的时候,不忘含笑地递上一份“大年初一”的《心语—遇见,便是风景》小卡片,上面有一个叫“刘应全”的游客写的小诗,我以为挺有味:
这里,是中国最美乡村安吉。
这里,遇见大年初一。
车水马龙的故事,
在这里上演着别样的风情,
静逸与闲适,
是这里最美的天籁之音。
三月桃花落,七月荷花阁,
小涧两岸尽是莺歌燕舞,
参差山水人家。在这里,
垂柳映芙蓉,白墙衬青瓦,
我与你,尽享一片,
与世无争的尘外繁华。
秋景 桂国华 摄
……
在这里,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光影流年,晓爱如初。
遇见,便是风景,
我在安吉,
我在大年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