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简明知识读本》书摘
2017年03月15日 16:10 红旗出版社 李国祥 郭大(编著)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
答:在浅的层面来说,“初级农业供给侧改革” 的理解一方面即是去产能、去种植面积。以工业领域煤炭行业为例,2016年以来,国家多部委联合监督煤炭行业去产能,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限制全行业全行业生产天数;形成煤炭行业显著的供给收缩。这方面农业领域即体现为: (1) 养殖产能受制于环保压力导致持续去化;今年以来猪价突破历史新高达到22元/公斤(上一轮新高是2011年9月的20元/公斤),全行业全年平均盈利高达640元/每头(2011年全年平均头均盈利451元/头),而令众人不解得是:如此高盈利的背景下,能繁母猪存栏仍在持续下行,截止2016年10月能繁母猪环比下滑0.2%,同比下滑3.77%,较能繁母猪最高存栏水平下滑27% (最高存栏2012年10月5078万头)。根据长江农业2016年11个省近40个县市的草根调研,今年可谓是环保压制养殖产业最为严厉一年:在福建、浙江、四川、重庆、江苏、两广等省份的河流、水源带养殖产能,政府要求必须强制淘汰。中部地区划分(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湖南) 禁养区强制淘汰产能,非禁养区对散养户亦设定较高的环保门槛,严禁新增产能; (2) 种植业领域体现为以玉米、棉花为主的高库存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持续调减。2014年国家取消棉花临储托市收购政策,2015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即调减10%,2015年国家下调玉米临储价格,2016年取消临储政策,2016年玉米全国种植面积整体料下滑5.3%。棉花、玉米的社会库存亦表现为快速去化,社会库存水平处于低位。
而“更深层次农业供给侧改革” 即是改造传统农业,即提升农业生产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威廉·舒尔茨教授在其《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阐述:提升农业生产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土地、劳力和资本的投入。这里并不是一味规模化,因为大型规模化的同时亦会带来非精细化造成的效率下降,这里是要建立具有明晰产权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 的家庭农场,并引导资本进入农业;另一方面在于技术革新(近代全球农业技术革新即是转基因技术)。技术革新是改变传统农业最核心的要素。从美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转基因技术减少了成本日渐增加的人力这一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一定程度的规模化种植效益更为有利。因此,对中国农业更深层次的供给侧改革,第一是政府真正从制度上解决土地产权制度问题,即非三权分置,而是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合一,推行家庭农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第二是有序的实现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更高效率的配置;第三即是农业的低息加杠杆,引导资本进入农业(这有利于农业更多的技术推广,增加更多的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投入);第四即是引入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如转基因技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答:以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从主要满足“量” 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 的需求转变。中央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 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 的需求转变。要求确保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具体发展目标是: (1)到2020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 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3) 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4)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供给侧改革对农业真正带来什么变化?
答:“初级农业供给侧改革” 带来的变化是:(1) 生猪养殖业将长期维持可观盈利水平。2017年来看,猪价仍有上涨可能。能繁母猪的存栏变化大致决定了10-12个月后的生猪出栏变化,从现阶段来看并结合季节性出栏情况来看,明年上半年行业仍见呈现供给短缺的状态,生猪价格有望再次突破20元/公斤,并不排除继续上行可能。(2) 玉米等农产品价格2017年不必再悲观。现阶段,玉米国储库存仍处于高位,但是社会库存较低;前期价格已经反映现阶段较高的国储库存,而随着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的进一步调减,叠加大宗农产品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环境下有上涨的宏观驱动因素,因此,2017年玉米价格有望见底并上涨。
“更深层次农业供给侧改革” 带来的变化将是农业真的变革,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农业低息引入资本投入、农产品价格有序市场化、转基因技术必将带来农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实现真正改造中国农业,真正农业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