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 拉萨样本》书摘
2016年09月27日 15:44 红旗出版社 赖惠能 马新明(主编)
吐蕃王朝从此风生水起,特别是松赞干布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文成公主,为两位公主修建了大、小昭寺,分别供奉了释迦牟尼八岁和十二岁等身佛像。大昭寺建成后,为纪念山羊驮土建寺的殊胜之举,寺庙取名山羊幻化庙,城市也改名为“惹萨”,意为“羊土城”。今天,我们不得不感佩松赞干布的远见卓识,他是拉萨最初的缔造者,也是藏文化的奠基者。
拉萨在汉文古籍中称“逻些”,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 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前来朝佛的人日益增加,围绕大昭寺逐步建立旅馆、商店、民宅、官府,形成了一条环形的八廓街。因为佛教的兴盛,藏族人民把这座城市视为“圣城”,“拉萨”之名便取代了原有的名称。
公元9 世纪吐蕃王朝崩溃后,伴随公元11 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的兴起,拉萨成为很多高僧大德弘教之地。14 世纪中叶,宗喀巴及其弟子,在拉萨修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强化了拉萨的宗教“圣城”地位。17 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以拉萨为政权中心,拉萨城市有了新的发展。著名寺院在这一时期都有较大规模的修葺和扩建,其中大昭寺改造扩建,布达拉宫的重建及增建,对拉萨的城市布局产生了影响,使之形成了今日的雏形。七世达赖喇嘛时期,在布达拉宫以西约2 公里处建起了罗布林卡,以后迭经扩建,成为占地36 万平方米的大园林。之后,历经清朝、民国,逐渐形成以布达拉宫为中心,辐射八廓街、罗布林卡周围约3 平方公里的拉萨古城。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崭新的活力。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的签订,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西藏的梦想,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使西藏人民从此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拉萨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特别是划时代的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使拉萨各族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焕发出建设新家园的巨大热情,汇聚成建设美丽家园幸福生活的热潮。“如果山中没有雪峰,哪里会有雪水流下;如果雪水未聚集成湖,用什么去浇灌庄稼。如果没有解放军的进藏,就没有西藏的和平解放;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是西藏各族人民发自内心的共同心声,是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