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书摘
2016年09月08日 17:03 红旗出版社 [美]李淯(著);章晓英(译)
富人想继续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通过持续宽松的金融监管来实现金融市场的繁荣。而穷人想要一份报酬丰厚、前途光明的工作,以便使他们的子女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改善生活水平。因此,出现关注点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解决此问题,将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增长和变动产生深远影响。公众对这些后果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显示他们对国家可能失去自身竞争优势的普遍担忧。
其实,此时出现这种担忧对美国极其不利。一方面,美国承受着自大萧条时期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形势,而在世界其他地区,更多的人要求分享美国人已经享受了数十年的经济繁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自然会让很多美国人感受到威胁。另一方面,拥有超过十亿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吸收了大部分美国早已放弃的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印度也吸收了很多美国人的工作岗位,但主要集中在电话客服中心、计算机软件编程甚至法律等服务领域。在这些领域,印度人的水平可以和美国人媲美,但是所需的报酬仅是美国人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美国劳动者感到其工作岗位受到了威胁,而他们的这种恐惧也催生了反华言论和反移民法案。
中国因此成了美国经济问题的一个信手拈来的替罪羊。正如张纯如在《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中所写,由于美国的种族歧视及其对中国近期成就的嫉妒(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强劲的增长),再加上感觉中国缺少民主,中国就成了一个易受攻击的目标。
我使用了“感觉”这个词,因为我在第三章中阐明了中国现在的领导集体在制定政策时,关注的是较大范围的公众利益。攻击中国几乎已经变成了美国电视上的一项接触性运动,左右翼评论员都试图通过诽谤中国来击垮对手。甚至《大空头》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也在一篇题为“关于你需要知道的失败背后的全部原因”的评论文章中,以嘲讽的口吻描述了这一现象。这种负面的言论引起了我们的抱怨,加深了彼此间的误解,却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