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年!这些书带你看香港
2017年06月29日 17:00 旗书网
6月的维多利亚港,天高海阔。
站在太平山顶俯瞰,林立高楼勾勒壮丽天际,一如时光的画笔细细雕刻香港的容颜。
20年前的7月1日零时,香港会展中心。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和紫荆花红旗徐徐升起。穿越156年岁月沧桑的香港,在亿万华夏儿女饱含热泪的注视中,回到暌违已久的祖国怀抱。这一刻,也将无数中国人的个体记忆与民族历史融为一体。那首字字泣血的《七子之歌》,终于在百年怆痛终结之时渐渐微弱。
珠还南海。20年来,香港奏响的,始终是奋进奋发的主调。这样的旋律,与香江两岸飘扬的国旗、区旗一起,诉说着南海明珠闪亮的风采。山海之间的这片天地,明艳的紫荆花开得更加繁盛。
光耀香江。20年来,香港写下的,仍旧是缤纷绚丽的篇章。这样的诗行,由700多万香港同胞、13亿中国人民共同执笔。海风吹拂的这片热土,在传承中成长,在蜕变中新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盛事。20年前,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在香港会展中心,英国的米字旗缓缓降下,中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一幕,让无数中华儿女热泪盈眶,已经定格为永恒瞬间。从那时起,香港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东方之珠”迎来了发展新纪元。
1997到2017,香港回归20年,是“一国两制”实践获得巨大成功的20年。时间改变了香江两岸的历史进程,让香港这个饱经沧桑的游子,重新融入中华民族的整体叙事。
“希望广大香港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同心、开拓创新,把握国家发展机遇,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创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时,习近平主席如此瞩望。
“岛与半岛:举国欢腾的感叹号”。
当年,诗人用这样的句子,描绘香港重回祖国怀抱的喜悦。然而,这1100多平方公里土地、这260多个岛屿,从来就不是“无脚鸟”。
自石器时代始,上下五千年,属番禺、归宝安、隶东莞,或设媚川都、或置官富场、或有屯门寨,史不绝书者,为香港历史正宗;而穿街走巷多为黄肤黑发,十之八九籍贯于内地,更有清明洒扫、端午竞舟、重阳登高、春节欢聚,风土民情者,为香港文化根脉。树高千尺,根深叶茂。大屿山宝莲禅寺的露天青铜佛,坐南朝北遥望祖国内地,昭示情感所归、民心所向。
“未怕罡风吹散了热爱,万水千山总是情”。从昨天到今天,血浓于水、情重于山,香港与内地已是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心手相牵,不可分离。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祖国的发展需要香港,香港的发展更离不开祖国。祖国好,香港好;香港好,祖国更好。
20年,新的香江故事,刚刚翻开序章。
▪ 三水
据人民日报、新华网综合整理
这些书带你看香港
《我这一代香港人:思享家系列》
作者: 陈冠中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版本: 电子书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
【内容简介】
《我这一代香港人》以一个港人的角度,为读者解读了“港人港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城市,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全方位谈香港,比如香港的社会文化史,香港回归十周年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其余两部分主要聚焦于世界一些其他城市的观念,比如美国的城市等等。
作者对于香港的描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解读香港最好的一部作品。
《我们香港这些年》
作者:徐天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
【内容简介】
自称“港怂”的北漂律师徐天成,看到廖信忠所著《我们台湾这些年》之后,深受启发,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视角,通过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笔,来说说一个真实甚至未知的香港。
徐天成与廖信忠同为1977年生人,这30多年来,香港的发展?香港人的心理归属感究竟是怎样的?香港的身份和台湾有什么不同?香港回归前后,当地人的生活有何变化?香港人是怎么看内地人的?
一本书无法展现全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香港人的真实告白。在“借来的地方”,他们如此生活30年。
《香港记忆》
作者:区志坚,彭淑敏,蔡思行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内容简介】
《香港记忆》(作者区志坚、彭淑敏、蔡思行)收 录的资料,既有政府政令、条约、口述资料、歌词、 报章及报导等共五十篇,更为选介的资料准备了导读 指引,协助读者深入了解资料的内容、意义及影响。
深信读者阅毕《香港记忆》所载的各类资料,自可发 挥史学鉴古知今的作用,回顾昔日风光,自可展望未来,这可谓另一种“资治通鉴”吧!
《香港文学散步》
作者: 小思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香港文学、文化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文学研究大家、教育家卢玮銮(小思)教授的代表作。以精美的图文志形式,勾勒出老香港人眼中 香港文学地图。走访香港土地上熟悉又新鲜的文学故事发生地,寻觅南来文人旧日记忆,鲁迅、萧红、蔡元培、施蛰存、张爱玲……都曾在此留下足迹。鲁迅演讲的地点是基督教青年会小礼堂,蔡元培公祭举办地在南华体育场,还有许地山任教的香港大学中文系,戴望舒写下《我用残损的手掌》的域多利监狱,萧红埋骨的浅水湾海滨……书中的诗文,地景,路线,照片,彼此交织,成为历史与时空的复调交响。读者可以带着这本“文学地图”,以文艺角度漫游香港的大街小巷,在现实场景中跨越时空,进入作家的生命。
《香港名人访谈录》
编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内容简介】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不断实践、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
《香港名人访谈录》收入香港各界名人访谈35篇,采访对象包括梁振英、林郑月娥、范徐丽泰等政界名人,霍震霆、霍启刚等社会名人,王敏刚、蔡冠深、温天纳等商界名人,黄玉山、郑国汉等教育界名人,张明敏、莫华伦、张学友等文化界名人等。他们在原声的访谈中,在诚挚的叙述中,道出了港人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