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映厅 | 《记忆大师》,陈正道一部野心勃勃但令人失望的作品
2017年05月08日 17:00 陆芳观影团 陆芳
这一设定,也是有创意的,但需要导演用剧情、特效和演员表演等表现出来,而《记忆大师》的最终呈现,并未及格。
再来说说“悬疑”。
《记忆大师》诸多标签中,最重要的是“悬疑”,这也是陈正道被各类资方看中的最重要一点,之前的《睡眠大师》让他在悬疑这一类型片上获得好口碑。
悬疑片要好看,我认为剧本是关键,如何隐藏真相,然后抽丝剥茧又充满意外地让谜底慢慢浮现,才能让观者感受到推理的乐趣。
悬疑片需要一个有严密逻辑的剧本。
《记忆大师》在编剧上是失败的。
这几天看到一篇陈正道的访谈,才知道《记忆大师》故事改了一百多遍,连谁是凶手都换了三次。没有分场大纲,是写完第一场接着写第二场,有问题再改。连他自己都承认“所以才会这么杂乱无章”。
更何况,陈正道还同时挑战了多线索叙事,黄渤徐静蕾夫妻一条线索,警察段奕宏与李慧兰家暴案一条线索,段奕宏自身家庭一条线索等,多条线索因“记忆换错”交织在一起。
多条线索造成叙事的庞大,主次线索轻重缓急判断的难度,给剪辑带来挑战。陈正道也曾表示,这是两部电影体量,硬是把它们剪为一部,造成有点地方闪得过快,有点生硬。
《记忆大师》被人诟病的结尾,段奕宏、杨子姗、黄渤、徐静蕾在“花房”中揭示谜底的一段,很多人需要听导演解释一遍后才能看懂。个中原因,无疑是删减过多,看得人一头雾水。
此外,电影故意“误导”观众判断凶手这一手法,除了让人反感“恐同”,并没有给电影添色,主要原因似乎与杨子姗这条线删减过多也有关系。
诸多原因,造成了《记忆大师》在悬疑感营造上的失败。
除了“软科幻”、“悬疑”,陈正道还有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想法。
人物的动机有两个,“不孕不育”和“家暴”,它们撑起一部中等规模的电影没问题,但要让《记忆大师》这样野心勃勃的大制作站得住脚,还是偏弱了一点。
再来说说演员的表演,黄渤和段奕宏已是国内一流的演技派,片中自带喜感的黄渤虽经常让人笑场,但并不讨厌。
但整体感觉,演员在这部片子中并不出彩,原因还是“记忆换错”这一剧情对表演要求太高。
两个小时的电影,两位演员要逐渐表现出拥有了对方的一部分人格,这个表演估计只有神一样的演员才能达到。
当然《记忆大师》也不无亮点,最大亮点是画面。
尤其是复古的警察局,美术、布景非常精致。审查室的几个画面,人物位置,光线的运用,十分好,堪称经典。如果单把警察局的这种复古调子放大,拍一部纯粹的悬疑片,会容易掌控得多。
总体来说,《记忆大师》是陈正道一部非常有野心的作品,也可以说是贪心之作,想尝试的东西太多,勇气可嘉,但步子迈得太大。
就像他自己在上海交大路演,在台上所说,好的东西他会保持,不足的他会改进。
对于一个坦诚的,有着清醒头脑,能客观看待自己的导演,相信他总会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