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映厅 | 《记忆大师》,陈正道一部野心勃勃但令人失望的作品
2017年05月08日 17:00 陆芳观影团 陆芳
小编曰:这部绝对算不上成功的作品,起码说明了一个国产片始终妄想忽略的事实:花再多的工夫在编剧上都远远算不上奢侈。
“陈正道”这个名字,在《重返20岁》之前,我没什么印象。
不像很多人觉得《催眠大师》不错,我对这部片子没什么感觉,甚至想不起徐峥演了什么。
至于再前面的《幸福额度》、《101次求婚》,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去了解导演是谁。
但《重返20岁》让人刮目相看。
《重返20岁》流畅、生动、鲜美,看完甚是愉悦,也终于注意到导演是一个叫陈正道的年轻人。
当时还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个陈正道挺不错的,如果我是老板,会选这样的导演,拍中等投资的电影,一定口碑票房双赢。
很自然,陈正道《重返20岁》之后的《记忆大师》,是一部让很多人期待的电影。
但《记忆大师》令人失望,而且是从头到尾。
未来的T国,一家公司拥有了删除人类记忆的科技,黄渤饰演的作家江丰在这家公司进行删除一段与妻子徐静蕾的感情记忆的操作。
但看到那个删除记忆的机器,我顿时就被雷了一下,这不是和烂片《健忘村》里的那个神器“忘忧”很像吗?
王千源将“忘忧”戴在别人头上,摇动手柄,删除别人脑中不愉快的记忆,然后这些记忆就被封存在一只只“蚕茧”里。再要看这段记忆时,就把“蚕茧”放进机器里,记忆就像放电影一样放出来。
而《记忆大师》里,“蚕茧”变成了一个类似芯片的东西,也是可以在需要时重新放回大脑中。
这么重要的创意,竟然在这么近的两部华语片中撞车了,尴尬。
陈正道这次在《记忆大师》中,尝试了“软科幻”。
科幻片不光是华语片软肋,放眼全世界也只有好莱坞能够娴熟驾驭,即使在欧洲也只有吕克·贝松等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导演有所涉略。
科幻片的审美标准,已经被好莱坞建立了,华语片导演想拍科幻片,是需要勇气的。
《记忆大师》这些关于记忆删除和存取的场景,在布景上,看得出花了心思,但对于看惯好莱坞科幻片的观众来说,仍属小儿科。
陈正道多次表示自己对机械的着迷,表现在片中的记忆删除机器上,是一串类似钟表机械一样装置。虽有新意,但还是有点违和,缺少科幻的质感。
电影中的软科幻,显然还包括关于记忆的不断重现,主体对这段记忆的不同视角的观察,以及换错后的记忆对两个人物的性格、举止,甚至人格的逐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