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上向“绝命后卫师”致敬
2016年12月13日 15:21 中国文明网
12月2日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和参谋长王光道率领余部翻过宝界山进入全州境内,当晚宿营箭杆箐。
12月3日凌晨,经军委同意,红三十四师沿建江北上,准备经安和、凤凰,寻找适当的位置渡河西进,不意行至安和乡文塘村时,遭桂军夏威部第四十四师的伏击。红军饥饿疲劳,被动应战,遭受重大伤亡,师政委陈翠林、一〇二团政委蔡中牺牲,渡江已无希望,改向兴安以南前进的道路也已经断绝。战斗中通讯器材损失,与军委失掉联系。
师长陈树湘、参谋长王光道率领突围出来的1000多人退至茶皮箐。根据当天凌晨军委的最后指示“在不能与主力会合时,要有一个时期发展游击战争的决心和部署”,陈树湘召开师、团干部紧急会议,决定从敌人力量薄弱部位突围出去,返回灌阳,到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打游击。在向灌阳前进时,沿途遭敌阻击和袭击,部队被冲散,到达灌阳深浦源时,已不足1000人了。因为饥饿、疲劳、伤病严重地威胁,伤病员、落伍掉队增多,部队大量减员。当他们行至新圩附近之罗塘、板桥铺等地时,又遭蒋余荪、唐炳煌、陆胜玉等带领的民团和桂军的包围、袭击,受到很大损失,全师只剩下四五百人。
12月4日 红三十四师余部退至新圩附近的罗塘、板桥铺一带,又遭到桂军和民团袭击。当晚翻过观音山,到达半山腰的洪水箐宿营。
12月5日拂晓,红三十四师在洪水菁遭到桂军和灌阳民团伍铭烈、易生玉等部偷袭,仓促应战,持续到天黑。战斗中又有一批战士伤亡和流散。深夜,陈树湘指令一〇〇团团长韩伟(图8)带领该团余部担任后卫,掩护师直属机关和第一〇一团、一〇二团余部向湘南突围。部队刚通过苗源,正准备过先公坝渡灌江时,被敌警戒部队发现。在后卫的奋力阻击下,陈树湘率三十四师由原路退回,在八工田渡过灌江,沿泡江翻越都庞岭向湘南转移。担任后卫任务的一〇〇团30多人顽强战斗,大部牺牲,小部流散。突围出来后,三十四师集合起来的只有200余人了,在师长陈树湘率领下向湘南转移。
12月6日凌晨 师长陈树湘率领所部200余人,在第一〇〇团团长韩伟率领的30余人的掩护下,在先公坝渡灌江,遭桂军和民团的袭击,未果。团长韩伟等完成最后的掩护,6人跳下山崖,他和另外2人跳崖后幸存,被当地老乡搭救。
12月7日,师长陈树湘率领余部翻越都庞岭,由八工田渡过灌江后,分数股绕道进入湖南道县空树岩村一带。这时桂军已从灌阳方向尾追而来。
12月8日,红三十四师余部沿道县、永明边界,撤退至道县清塘乡小源村一带,与国民党道县保安团200多人激战半日,击毙敌人数名,并补充了部分枪支弹药。
红三十四师在险恶的环境中,仍不忘发动群众,途经立田村时,见该村人穷地薄,是个开展革命活动的好地方,于是决定把多余的枪发给村民。在发枪之前,在祠堂里召开了群众大会。会上,红军首长号召村民拿起武器,跟共产党走,打倒土豪劣绅,实现人人有田种,个个有饭吃的理想。会后,将60多支步枪、数十枚手榴弹和数百发子弹发给了群众。立田村村民为感谢红军,专门杀了一头猪款待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立田村村民用红军所送枪支组建立田抗日自卫队;解放战争时期,该村成为桂北游击队的重要根据地,那些枪支,又为解放灌阳发挥了作用。
12月9日,红三十四师余部继续经营乐源直入永明八都,在上木岭、大宅腹又与永明之敌交火。红军一路且战且退,当晚退至永明上江圩。
12月10日,红三十四师余部进入湖南江华县境铜山岭,沿北麓,经下蒋、桥头铺到达牯子江渡口,用木床划渡潇水时,遭埋伏在岸边的江华县“铲共义勇队”袭击,陈树湘腹部中弹,肠子流出。战士们用担架抬着流血不止、脸色惨白的师长向道县驷马桥(四马桥)方向退却。
12月11日,红三十四师余部到达驷马桥(四马桥)时,只剩下百余人;到达草木田,又遭到道县保安团第一营的阻击。激烈的枪声,惊醒了昏迷多时的陈树湘,他强忍巨痛,在战士们的扶持下,指挥部队边打边走,退至银坑寨占据有利地势,击退了敌人。陈树湘命令部队改变原来行进计划,撤出早禾田,到牛栏洞会合,向癞子山进军。江华“铲共义勇队”副总队长陈锜急电道县、宁远保安团,连夜组织“围剿”。省保安军成铁侠部从宁远鲁观方向赶来,江华县“铲共义勇队”也尾随而至。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形势十分严峻。
12月12日,陈树湘伤势进一步恶化,他当机立断,命令一个班抢占曼头岭对面山头打掩护,其余人由参谋长王光道率领,迅速冲过敌人的火力网,而他自己和两名警卫员留下来掩护部队转移。部队撤离早禾田后,陈树湘在警卫员的搀扶下隐蔽到道县驷马桥洪都庙养伤,但不久被敌人发现,3人不幸被道县保安团第一营何汉部抓获。陈树湘面对猖狂的敌人,坚贞不屈,拒食、拒医,继续与敌人斗争。
12月17日,保安团抬着陈树湘送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请赏,行至蚣坝石马神村红都庙时,陈树湘乘敌不备,用手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扯断了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陈树湘牺牲后,残酷的敌人又杀害了他的两名警卫员,并将陈树湘的头颅割下,先后在道县城西门外和他的家乡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悬挂示众。
当地群众将陈树湘的无头遗体及一同牺牲的警卫员遗体悄悄安葬。
由红三十四师参谋长王光道率余部12月13日从道县牛栏洞进入宁远,翻过几座山,半夜到达宁远香花铺的小南海,估计敌人不可能立即追上来,就分散在小南海和李家村休息,并找了一个土豪黄东升,杀他家的猪做饭吃。但省保安军成铁侠部还是从香花铺廖洞村追了上来,激战半小时,王光道负伤,11名战士牺牲。老乡王玉桂把余下红军从村旁的一条小路带走,此后,不到百人的红军队伍由一位副连长率领,且战且退,经横冲、庙冲到九疑的海源岭,后又遭省保安军成铁侠部、道县保安团唐季候部和宁远、蓝山保安部联合追剿、反复围捕,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指战员大部分牺牲或被捕,少数隐蔽起来。
经过宁远水市镇小南海战斗后,红三十四师建制消失,结束了光荣的革命历程。但红三十四师胜利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重大任务,在与主力失去联络后,仍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英勇悲壮,体现出人民军队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935年2月17日,中央苏区分局参谋长龚楚率领团长周金淦、政委石犹生的七十一团1200多人从江西于都突围,西行上千公里,避开国民党军封锁线,沿途寻找红三十四师失散人员,并曾建立蓝山县麻江源苏维埃政权。后来红七十一团和当地游击队遭受围剿,龚楚叛变。
跳崖后幸存的红三十四师一〇〇团团长韩伟,几经辗转,于抗战期间找回到部队,1955年授中将军衔,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2年病逝。他是红三十四师唯一幸存的团以上干部。 作为全军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经过血战,在完成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后,遭敌重重包围,走完了最后的战斗历程。
我们重走长征路到道县县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找到陈树湘师长的墓!我们一定要向这位以最悲壮方式牺牲的红军师长致敬!
我们事先做了查询、检索,发现陈树湘师长的墓碑太小、太不起眼!因此我认真做了“功课”——从网上的照片分析,只看出陈树湘烈士石碑所在地点的要素是:浅灰色,半人多高,在潇水河边的绿化灌木丛里,附近有石栏杆,几十米外是一座拱桥,背后的街道上有“华峰宾馆”的招牌。
果然,我们进入县城后,打听了七八次,包括警察同志都说不准。我们下决心沿潇水河边有石栏杆、又有绿化带的地方寻找,天已暗下来的时候依然无果,我们选择了靠近潇水河边的旅馆住宿。匆匆吃了晚饭,我们又开始沿河边绿化带寻找。终于,在夜幕中,我们找到了“红军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烈士之墓”墓碑!附近是城中社区阴阳村。夜幕中拍下的照片有些模糊。
第二天清早,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来到陈树湘烈士墓碑前,清理墓碑周边,把我们的队旗覆盖在墓碑前,告慰陈师长,长征胜利了!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经发展成为如今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临行前,我们列队,一起向陈树湘师长庄严地行军礼!向我军这位以最壮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红军师长告别!我们希望有一天,陈树湘师长的墓碑能够竖立在道县最显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