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吧,浙商:王永昌博士演讲录》书摘
2017年03月09日 15:55 红旗出版社 著者 王永昌
4.“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十个新趋势
“十三五”时期,我们的经济从旧常态粗放增长向更加注重集约发展的新常态,从旧常态开放引进向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从旧常态高污染高消耗向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转变。
(1)经济增速中高速(6.5%)
经济增速6.5%左右,明年可望触底,但属L型而不会V型或U型的反转。对于中国GDP增速跌破了“7”。未来五年总体难超7%,中国经济目前处在增长阶段的转换中,增长难度大,有不少问题,甚至会有些大的波动,但也不太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大问题,还是能守住了底线的。
虽然中国经济何时触底还有不确定性,但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会逐步触底,之后则会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平台。预计,触底后中国经济的增长会呈现一个大的L型,而不大可能是U型的返回高速,更不太会是V型的反转。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通货收缩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压力。尽管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速和预期目标是6.5%左右,但在短期内经济增速跌到潜在增速以下,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2)三次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体
当前,尽管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但经济转型呈现新的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稳中向好面临着一些重要的历史机遇。
将进一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估计服务业比重将由2015年前三季度的占比51.4%提升到2020年的55%以上,同期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从15%左右提升到30%左右,使服务业成为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工业化进入后期,市场资源配置的重点将由工业领域转向服务业领域。从国际经验看,由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国家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趋势(以上为迟福林先生的见解)。
(3)需求结构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为主
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结构中,将形成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为主的新格局,中国继生产大国、制造大国的同时,将成为消费大国、生活大国。估计“十三五”期间消费每年会以8%~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消费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0%~65%的区间。
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快速转型中。估计2020年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发达地区有可能超过60%,使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
(4)增长动能逐步以科技创新为主驱动力
经济转型的新趋势、新结构必然要求增长动力的转换。
增长动力的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因为,新旧动力有着本质的区别:旧的增长动力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量的扩张,而新的动力则需要创新驱动、科技驱动、质效提升。具体地说,原来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大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新动力则更多地以资本、科技、制度供给来驱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60%以上。
(5)城市经济、城市群经济体进一步强化
新型城市化:坚持以人为中心;城乡一体与小城镇地位更突出;绿色化与海绵城市得到强化;生活化、街区化是城市功能新趋势;都市集群化(都市圈)、运行智慧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提升,城市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区域性城市群地位得到强化。
到2020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分别要提高到60%和45%。中国将进一步发挥“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的叠加效应。我国有东部板块、西部板块、中部板块、东北板块,所以要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扶持特殊类型地区的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
以“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将进一步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