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吧,浙商:王永昌博士演讲录》书摘
2017年03月09日 15:55 红旗出版社 著者 王永昌
四、中国“十三五”时期将如何走上新“山坡”
关于今年“两会”精神,内容、范围实在太广泛、太丰富了。具体主要体现在习总书记的一系讲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会上的讲话、“十三五”发展纲要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相关报告中。
1.“十三五”规划纲要新框架
主要根据“四个全面战略”“五体一体”发展格局和“五大发展新理念”来谋篇布局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整个《纲要》分为20篇、80章,约6.6万字[加上栏目8~9万],整个篇幅宏大。第一篇相当于《纲要》的总论,最后一篇相当于实施的落实保障要求,从第二篇章到第七篇章着重强调创新发展和可以激发增长新动力的发展领域,包含了技术创新体系、体制创新要求、产业创新目标等;第八篇、第九篇强调了协调发展,包括了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十篇着眼于绿色发展,着力于生态环境建设;第十一、十二篇强调开放发展;第十三篇至十五篇着眼于共享发展。
通读规划《纲要》包含了大量新思想、新概念、新战略、新范式、新工程等。比如,第六篇专门规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在第7章阐述“双创”,提出要“全面推进众创众报众扶众筹”;第16章提出要“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在第九篇第41章阐述“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52章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等。
2.“十三五”时期发展新目标(新蓝图)
(1)宏观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的新征程。
(2)中观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为以下六个方面: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知识产权强国。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运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
(3)微观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上述目标,确定了主要发展指标。具体有四大类: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四大类又分为25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是13项。约束性指标基本上是针对政府的,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而预期性指标主要是针对市场化和竞争性领域的,起引导作用的。通过这些指标实现平衡、包容、可持续基础上的两个翻番。
(4)2016年目标。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