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
2016年12月26日 15:26 红旗出版社 郭德宏
大黑坨村地处乐亭县东北境,靠近东滦河的西南岸。这里西距县城不到15公里,东南距海岸10公里。村庄建于明永乐“靖难之役” 之后,到光绪年间,经过四五百年的繁衍生息,已成为一个大村子。李家是当年由外地奉召迁来的老住户,村里的五大姓之一。
李任荣的祖父李为模(1801—1872年) 青年时就是家族里的主事之人。他曾倡议序列族谱、修建祖茔、添置祭田,重兴祖祭。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如珍,老二如珠,老三如璧。任荣是李如珠的次子,因大伯家没有男孩,过继为子。
李如珍一心想把任荣培养成知书达理的人。任荣读书非常刻苦,写得一手漂亮字。他15岁时娶了外村姑娘周氏为妻。周氏比任荣大两岁。她孝敬公婆、知情达理,心灵手巧,体贴丈夫。夫妻俩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美中不足的是任荣身体不好,患有肺病。当时的医疗条件差,肺病又被称作“富贵病”,无药可治,只能靠调养,不能劳累,还要营养保障。
在任荣21岁时,家乡发生地震灾害。这次地震波及京师、山东、奉天(辽宁) 大片地区,震中距乐亭不远。传说当时“地全震裂了,顺着地缝往上翻黑水,翻了黑水又冒白沙……许多房屋都坍塌了”。
地震发生当晚,从睡梦里惊醒的李任荣想起自己亲生母亲可能有危险,急忙奔出门外,一口气跑回家,把母亲背出屋门,没想到他自己连劳累带惊吓,加重了病情。第二年,正是在光绪帝亲政大典后的—个月里,这位年仅22岁的青年竟与世长辞了。
悲痛欲绝的周氏在丈夫病逝时已身怀有孕。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不敢怨天尤人,只能暗自哀叹自己和腹中小生命的命运不好。在痛苦与伤感中好不容易熬过了剩余7个月的妊娠期。这年十月初六(1889年10月29日),在大黑坨村李家东厢房,李任荣生前与妻子居住的北屋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这个婴孩就是30年后在北京大学红楼撞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晨钟的李大钊。
命运之神对于那些非凡人物的一生往往十分苛刻。故而两千多年以前孟夫子就说出那句两千多年来不知鼓舞过多少命运多舛的仁人志士的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望着哇哇啼哭的婴儿,母亲的心中悲喜交集。悲的是,孩子刚刚出生,和他早逝的父亲便已生死两界,喜的是自己终于为李家留下了一棵根苗,一个可以承继香火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