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
2016年12月26日 15:26 红旗出版社 郭德宏
第一章
命运坎坷悲壮 自幼志向不凡
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1889年10月29日),在大黑坨村东街李家宅院中院东厢房李任荣生前与妻子居住的北屋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婴孩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
襁褓失怙 命运多舛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是—个不平常的年头。这年2月26日(阴历正月二十七日) 是已垂帘听政28年的慈禧太后预定的皇帝亲政的日子。
这一天,紫禁城内悬灯结彩,锣鼓喧天,王公大臣齐集太和殿。刚于正月里举行过大婚的光绪皇帝满面春风地坐在大殿正中的黄缎宝座上。俯视脚下跪拜着的文武群臣,听着响彻大殿的山呼万岁的声音。这位4岁承继大统,如今尚不满19岁的大清国皇帝心中的自得之感是可以想见的。
好像上天有意在光绪大喜和最得意的日子里给他悲剧的一生降下一些预兆:在他亲政典礼的几个月前,太和门突遭大火,大婚前不久,靖远、皋兰发生地震;他亲政后半年,天坛祈年殿又遭火灾。也就在那几年,各地水灾、旱灾、地震、河道决口、瘟疫等事不断发生。
灾害对于住在北京城里的统治者来说,仅仅是添一点烦恼或费神之劳。耗资颇大的颐和园停建几天无伤大雅;御旨令拨的有限的赈灾粮银通过各层官僚的盘剥,送到灾民手里,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对于普通老百姓,灾害意味着财产的损失和疾病、痛苦,乃至生命的丧失。
1888年6月从华北到东北一带发生的大地震,对居住于直隶省永平府乐亭县大黑坨村的青年农民李任荣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李大钊故居
乐亭县紧靠渤海湾东北海岸,南临渤海,地处唐山市东南部,环抱京塘港,毗邻唐山曹妃甸,全县陆地面积1308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310平方公里,浅海面积180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4.9公里,是河北第一沿海大县。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但在当时肥沃之地不多。清顺治年间,较好的土地大多被旗人圈占,剩下的水洼沙滩之地,虽勤劳耕作, “亩获不过斗余”。农民多要靠租种旗地,丰年交租外勉强糊口,灾荒之年,所收不够交租。由于不讲水利,靠天吃饭,雨季常有水灾,大旱之年有时又闹蝗虫,加上地主利用“压租”、“借租” 名义提前收租,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为了谋生,农闲之时,不少人家女纺男织,因而土布成为本县特产,自用以外,十之八九卖到外地,特别是卖到东北一带,换回粮食以补贴生活。一来二去,乐亭的经商之风渐盛。乾隆朝以后,到东北经商的人愈来愈多,有人竟由此发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