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书摘
2016年11月03日 14:32 红旗出版社 刘一丁(编)
同年12月11日,力克发表了新闻漫画,《团结像一个人,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
1943年2月28日,《解放日报》刊登了焦心河刻的新闻漫画《女给八路军洗衣裳、男给八路军送猪羊》,生动、客观地报道了解放区人民全心全意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进行英勇抗日的动人景象。
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李劫夫,曾经创作过著名的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在抗日战争时期,从事音乐工作的李劫夫也创作了一批新闻漫画,比如刊登在1942年9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编印的《子弟兵》画报上的《希特勒堕入深沟的时候》,便是对当时日寇加紧“扫荡”和“蚕食”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这一新闻事实的评议性报道。我们在前面曾经介绍过其他漫画作者对这一新闻事实的漫画报道,但作为一名音乐家,李劫夫的这幅新闻漫画更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当时,德国法西斯已经入侵苏联,李劫夫将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与日寇比喻为一根绳索上拴着的两只蚂蚱,预示了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土崩瓦解,日本侵略者也必定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在当时形势下发表的这幅新闻漫画还说明,无论日寇“扫荡”也好,“蚕食”也罢,最终只能落得一个彻底失败的结局。
1945年4月28日,当时的意大利首相、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赢得胜利的时候,企图逃亡瑞士,结果却被游击队截获并遭枪决,墨索里尼的尸体还被倒吊示众。4月30日,希特勒在德国柏林总理府的花园里自杀身亡。
几天之后,在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一位历经社会磨难而后又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造成熟的漫画家华君武,根据墨索里尼的可耻下场,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趋势,创作并在5月的《解放日报》反表了新闻漫画《榜样》。
人们从这幅新闻漫画中看到,在被倒吊着的墨索里尼尸体前面,日本侵略者面对“榜样”,瑟瑟发抖,不寒而栗,深感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榜样》昭示了法西斯的灭亡,同时宣告,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日可待。
1945年5月7日凌晨2时41分,德国签署文件: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余人向中国投降。
历史将永远铭记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那些曾经用画笔作刀枪,冲向抗日救亡的战场的漫画家们,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创作的新闻漫画,早已融入了历史的记忆,成为浩瀚宇宙里一颗颗闪亮的明星,照耀着我们今天的心灵。
如今,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快70周年了。但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并没有完全散尽。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与世界人民一起保持高度警惕,捍卫和平成果。近70年前诞生的一幅幅中国抗日战争新闻漫画,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同时,也具备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一丁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