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书摘
2016年11月03日 14:32 红旗出版社 刘一丁(编)
在女漫画家梁白波的眼里,我游击队员是这样伟岸高大,日本侵略者是那么猥亵渺小。她创作的新闻漫画《站在日军前面的巨人——游击队》,以饱满的热情将这种正义与罪恶的天然反差,通过强烈的画面对比展现给读者,使人们立刻体会到游击战争在反抗日本侵略中的威力和作用。
抗日战争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新华日报》作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得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问世。
《新华日报》对新闻漫画相当重视,最初每天都在报眼位置刊发一幅新闻漫画。我们看到,漫画家胡考和张谔先后为该报创作了数量惊人的新闻漫画,其中的许多作品报道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事实。
这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坚持出版到这天早晨才撤退。然而就在同一天,《新华日报》又奇迹般地在山城重庆出版了。从1940年起,上海、武汉等地的一些漫画作者来到山城,用新闻漫画的形式为抗战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注入了生机。
由于战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印刷设备相对落后,不少报刊上发表的漫画作品是由作者创作好后,再由他人进行木刻印制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到许多新闻漫画出现在报刊的版面上。 向明创作的新闻漫画《粉碎敌人的“扫荡”!》发表在1941年9月14日《新华日报》第3版上。这年7月下旬,日寇策划了对华北晋、察、冀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全面扫荡。而我党在边区早已严阵以待,带领军民作好了迎接敌寇秋季扫荡的准备。因此,当8月15日反扫荡序幕拉开不久,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就在各线获得了初步的胜利。向明的这幅新闻漫画中,英勇的八路军战士正欲将锋利的刺刀刺进日寇这条老虎的心窝,正是对誓死保卫华北根据地的共产党八路军的报道和歌颂。
中国军民的奋力抗战也引起了国外漫画家的关注。其中,美国人爱力斯创作的新闻漫画《人眼中的华北游击队》经向明仿刻后,发表在1941年10月17日的《新华日报》第2版上。我们看到,爱力斯描绘的游击队员手持简陋的武器,正在华北大地上冲锋陷阵。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包括漫画在内的解放区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起到了深刻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指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漫画作者根据《讲话》精神,创作并刊登了大量的新闻漫画作品。
例如,1942年8月18日发表的华君武的新闻漫画《“报告司令,我们执行三光政策,非常彻底,我一个人逃回来就是很明显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