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样的中国面孔》书摘
2016年08月30日 17:19 红旗出版社 陈贻林(作者)
自从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世界上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探险家、生物学家、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们,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前仆后继,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在地球的最南端找到了“南方大陆”——南极洲。
人类对南极的探监历经了帆船探险、英雄探险、航空考察和常年考察站这四个时期。
帆船探险时期是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17世纪70年代前期,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第一个环绕南极航行一周。随后,不少国家的探险家们驾船越过险滩暗礁进行南极探险。
英雄探险时期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907年11月,澳大利亚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最先登上南极大陆,到达了南极极点。接着,他亲自组织和领导了两支南极探险队,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并第一次在南极大陆使用无线电通讯。今日屹立在南极大陆上的澳大利亚“莫森站”,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探险家而命名的。
航空考察时期是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1929年11月,美国著名探险家理查德·伯德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越南极点,并进行了大量的航空测量工作,取得了许多珍贵资料。
常年考察站考察时期,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据报道,现在全球已有26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和100多个夏季考察站。目前有增无减,各国仍争先恐后地在极地建立多学科综合考察和研究基地。
令人汗颜的是,虽说到了上个世纪的1981年5月,中国正式成立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加入了《南极条约》。但是,在那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竟然没有炎黄子孙的一只脚印,更谈不上进行什么独立的科考活动,建立什么样的科考站,当然也根本谈不上具备什么《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的资格。接下来演变为令每个中国人十分尴尬、备受羞辱的一幕,也就成了必然。
就是这一年,南极国际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市召开,大会进行到表决阶段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帮非“协商国”成员被“礼貌”地请出了会场,安排到咖啡厅里悠闲地喝什么咖啡去了。末了,非“协商国”成员连这次会议的最终表决结果都被蒙在鼓里!
不是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决定世界重大问题否决权的大国吗?但是我们却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唯一不是《南极条约》的“协商国”!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那样的尴尬和羞辱真实比被人家平白无故地抽一记响亮的耳光还要难堪、还要耻辱!
举国上下的华夏子孙都盼着早一天让祖国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