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书网 > 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 > 精彩活动 正文

【同事】陈云谈实事求是:是毛主席倡导的革命作风

2016-12-20 10:47:47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陈云的提议下,党中央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在1978年11月25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宣布,为天安门事件和薄一波等六十一人问题、陶铸问题、“二月逆流”问题平反;纠正对彭德怀问题的错误结论,将其骨灰放入八宝山公墓;撤销中央专案组,全部案件移交中央组织部;对康生、谢富治问题,有关他们的揭发材料,可以送交中央组织部审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使我们党抛掉了历史包袱,真正做到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和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创造了条件。

  此后,我党面临着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看待经济发展速度。当时,从上到下,头脑都有点发热,想一下子上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大项目,加快经济建设速度,尽早实现四个现代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丰富经济工作领导经验的陈云,则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认识到,如果在这个问题上陷入误区,就会使人们在刚刚着手经济建设时就遭受严重挫折,就不能真正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因此,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先后四次向党中央提出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建议。第一次是在1978年2月19日,陈云在十一届二中全会东北组发言指出,(一)要把农业放在必要位置上。对农轻重的次序,在实际执行时往往没有这样摆。(二)工业生产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三)今后几年,既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也要有必要的集中。(四)技术力量的来源既要靠改进各级学校的教育,又要靠发挥现有技术人员的作用。(五)要设法改善副食品、肉食供应,不要等农业增产以后再解决。第二次是1978年7月31日,陈云向李先念提出,经济工作要听听反面意见,出国考察的人回来吹风,上面也往下吹风,要引进多少亿,要加快速度,无非一个是借款要多,一个是提出别的国家八年、十年能上去,我们可不可以再快一点。有些同志不大好讲话,务虚会上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此,陈云主张听听反面意见。第三次是在1978年11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就经济问题作了系统发言,提出了克服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和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主张。第四次是1978年12月10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发言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史无前例的一次伟大进军,必须既积极又稳重。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陈云谈了五点意见:1、在三五年内,每年进口粮食两千万吨,先把农民这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等经济作物就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天下就大定了。2、工业引进项目,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拥而上。一拥而上看起来好像快,实际上欲速则不达。3、要给各省一定数量的真正的机动财力。4、对于生产和基本建设都不能有材料的缺口。5、要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要同引进重要项目一样对待。陈云提出这些建议后,党中央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纠正了“洋跃进”,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步入了平衡发展的轨道,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问题、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党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都是党所面临并迫切需要解决的、对党和国家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问题,陈云为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陈云之所以能在历史转折关头做出上述贡献,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具有很强的党性。他能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思考一切问题,毫无私心杂念,毫不顾及自己个人的政治地位和前途。当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些重大历史使命完成后,在党的历史上地位一直较高、受到全党信任、按照党内多数人的意愿本来应该担任更高领导职务的陈云,却从大局出发,提出,由于自己身体情况很差,只能量力而行,做最必要的工作。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坚决支持邓小平等新的中央领导人的工作,与邓小平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标签:旗书网;毛泽东诞辰;毛泽东;陈云;邓小平责任编辑:翁旭琪

好书榜

300x250

书闻

Copyright ©2006-2016 红旗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新出网证(浙)字1号; 浙ICP备100328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