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请回答2017》:邀年轻人畅想新时代
2017年10月25日 14:2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杨骁
编者按 金秋逢盛会,佳作叙辉煌。连日来,广电媒体纷纷创新报道,在编排播出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制作精良的新闻报道、电视剧、综艺、纪录片作品之外,还通过异彩纷呈的全媒体、融媒体产品,实现传播的最大化。大银幕方面,电影人也推出了一批国产优秀影片,将当今中国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真实呈现出来。
本期《广电周刊》特别选取其中的特色报道、代表作品等,与读者共享十九大的视听盛宴。
四位“二孩妈妈”参加节目直播。中国之声 供图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很多听众发现,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19点至20点30分播出的特别节目《请回答2017》的过程中,会有清新之风迎面扑来的感觉。《请回答2017》是民生话题的互动节目,选取十九大报告涉及的民生领域,以该领域的新人群、新事物、新现象为入口,邀请素人讲述反映5年来的社会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畅想新时代。参与这档节目直播的嘉宾多为素人,节目风格接地气,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请回答2017》节目制作人丁飞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主创团队有6个“80后”和6个“90后”,平均年龄29岁,所以在开第一次策划会的时候,大家就提到,希望以一种年轻的样态、年轻人的视角去呈现“五年里的平行人生”,希望节目呈现的场景感是“吃完饭大家围坐在沙发上聊天的感觉。”丁飞表示,节目中呈现的是“群像”,让真实的、有趣的素人走进直播间,“他们不是某个人,而是某一群人,一群被时代赋予某种‘标签’的人,比如‘二胎妈妈’‘90后’‘小众生活达人’‘乐龄老人’,通过他们的故事和状态,去观察整个社会的变化。我们基本上是呈现了全年龄段的人群在新时期正在发生的改变。”
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请回答2017》第一期节目《不一样的烟火,来一场和“90后”别开生面的对话吧!》,节目里4位“90后”嘉宾,有“朝九晚五”规律工作的人、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职业的人)、创业者。他们聊到为何要加班、该如何和领导沟通争取自己权益的时候,丁飞感觉到他们的想法和“80后”还有“70后”是大不同的。“这几年我们的职场里迎来了第一批‘90后’大学毕业生,而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他们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
人们以为“90后”很自我、最不爱加班。但“朝九晚五”的茂力,把体制内的工作也干出了创业感。茂力说,“没有人强迫,但我每天会主动加班一小时”,虽然有时候醉翁之意是“总加班就不用回家做饭了”。从事互联网的颖祺自诩为工作狂,加班更是不在话下:“我最在意的是自己的成长感,而不只是来自领导。对于‘90后’来说,现在应该都刚开始工作几年,公司对自己来说其实是像学校一样,所有的项目对自己来说都是新鲜的,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态才会尽力地做好。”
节目播出后,受到听众一致好评。听众“陈景月80521”留言说:“作为‘90后’,已经步入职场7年了,听听这节目,真开心。”听众“cui瓶子”留言说:“这是我听过的一期最随意、最不像央广节目的广播,一切皆缘起于主持人。”《请回答2017》特别节目的主持人由两位“85后”搭档,其中沈静文也是一位年轻妈妈,她作为观察员和男主播姚轶滨搭档。沈静文是客观理性派,有一针见血戳穿事件本质的敏锐感,再加上诙谐幽默的主持人姚轶滨,两个人的“化学反应”使节目呈现出生动有趣的效果。
节目之所以能够接地气,丁飞认为,是因为它以最真实的问题面向最普通的人。而节目里关注的“‘90后’步入职场的五年”“二胎妈妈”“小众生活潮”“游学热”“科技改变生活”等主题,将年轻受众拉回到广播受众群体中。这也是近年来中国之声少有的全部由素人参与的直播节目。丁飞表示,通过用户生产内容,也是《请回答2017》的一大亮点,“用户生产的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在央广网、中国之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征集的故事,内容来源于广播、互联网、手机端的用户,又通过广播、互联网和手机端反馈给用户。而节目团队的工作,第一次从生产内容,变成了筛选和呈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