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集体采访
听行业代表说如何做好节目如何赢得观众喜爱
2017年10月23日 15:31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赵新乐
10月20日15:00,十九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楼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三场集体采访,请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中央电视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王小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夏勇敏接受采访。
集体采访现场。赵新乐/摄
关于节目如何叫好又叫座
王小节
王小节认为,要想让节目做得既好看观众又买账,那么就要满足三点:有筋骨、有温度、有正气。她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三点,节目就应该会有收视率和点击量。因为,虽然说时代在变化,但是很多东西是不变的——比如每个人内心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所以说好的新闻作品永远会受观众欢迎。
她说,所谓筋骨,在当下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温度,就是让观众们感受到“真善美”,如何能做到这些?首先要不断地推进内容的创新,让作品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关切。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这是我们主流媒体责无旁贷的使命。其次要做到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这是要下苦功夫的,没有捷径可走。
关于中华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
夏勇敏
对于如何提升走出去的传播效果,夏勇敏认为,所谓的走出去就是文化交流,就是跨文化交流。
他举例说,2013年,习总书记在访问坦桑尼亚的时候提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百姓了解了中国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为什么这部电视剧能够在非洲引起这样的关注,能够成为非洲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一是使用了当地母语,也就是我们用东非地区通用的斯瓦希里语进行了翻译,从而扫除了受众观看这部电视剧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二是我们选择了反映中国当下生活的剧集,这部电视剧里有家长里短——比如婆媳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非洲的家庭中也存在,这样的话题很容易在非洲观众中引起共鸣。还有就是和当地电视台的合作。
他说,只要我们找对了方式,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能够听得进的方式,用一个个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就能够把我们的故事说好。同样,其他国家如果要向中国介绍他们的文化,这也是他们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一条路。
刘玉珠、宋宝珍、孟广禄分别就文物安全、优秀戏剧作品创作、推动优秀戏曲剧目发展等问题回答现场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