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的天空——曹文芳创作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7年01月04日 11:31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韩阳
在作品中表达真善美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谈凤霞谈到,曹文芳老师对于幼儿文学,对于童年的书写,对于中国整个儿童文学原野的拓展有她自身的独到贡献。很多研究者会情不自禁地比较她和曹文轩的创作异同,由于兄妹有共同的乡土生活背景和家族文学土壤,这种文学相近性自然存在,这也是具有吸引力、共生力、延展力的家族文学的磁场。如何在曹文轩老师创作的文学森林之外营建新的文学风景,这可能是对曹文芳老师的巨大挑战,但是幸运的是她找到了属于她的文学领地。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杜传坤认为,曹文芳小说在展现幼儿幽默童趣的同时更有内在的情感力量打动人心。其一,重新发现幼儿。“喜鹊班的孩子”不是一个虚幻的想象共同体,而是带着体温、性格鲜明的呼之欲出的孩子。其二,重新发现家长与幼儿教师。曹文芳没有简单地把老师置于儿童的对立面妖魔化,也没有把家长和老师凌驾于儿童之上,而是还原儿童世界中真实的成人形象。其三,故事的质感轻与重的微妙平衡。这也是“喜鹊班的故事”具有文学质感的重要原因。
《文艺报》评论部主任刘颋谈到阅读曹文芳作品的两方面感受:一是她以纯真的眼光和笔触描绘生活的诗意和苦难,善于通过真实的苦难挖掘人性生活的善与美;二是曹文芳在“喜鹊班的故事”系列中以两个身份、两种眼光和两种言说方式完成写作。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李云雷谈到,真善美是文学共同的追求,曹文芳作品把我们带回纯真又丰富的童年世界,阅读这些作品也是自己回归童年的状态。曹文芳的创作风格比较细腻,体现出女性作家跟男性作家不一样的童心、爱心。
感染力的文字打动读者
儿童文学作家翌平认为曹文芳对现实的关照和对文学的介入是特别真实和真诚的。儿童文学强调个人创造性,曹文芳的书写方式不是套路式的,而是自然的,很有创见性地表达,这点很难得。
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安武林谈到曹文芳的创作潜力非常巨大。“喜鹊班的故事”独特之处在于,提供全景式的幼儿园真实状况;细致表达幼儿关系和生活图景;深刻披露家长的心理,生活背景,社会关系;家长和孩子共同创造的人生真实。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李东华认为曹文芳的创作初衷是记录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她自由地接受乡野的一切,细腻地感受世界和生活。曹文芳作品带有原生态的力量,感性的文字特别有感染力。她用文字帮我们记录了渐行渐远的乡村的那种美。
著名作家曹文轩对其小妹的创作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他说:“我们兄妹俩接受的是同样的家庭教育,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父亲。我们的作品有互通性,我们共同使用了一些写作资源,但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果说我处在自觉状态的话,她基本是处在自为状态,她凭着文学的直觉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