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简评
2016年09月02日 16:33 学习时报 刘志青
迄今为止,政党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居于重要地位,对于国家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华中师范大学钟德涛教授撰写的《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以下简称《史论》),采取史论结合研究方法,突出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准确解读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以大历史观为研究视角
《史论》以“大历史观”视角,从近代中国历史入手,重点分析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该书对于清代末期、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多个政党的兴亡,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结论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总是站在时代最前列,始终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忠实代言人出现于中国政治舞台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都是中国其他任何党派所无法比拟的。”这些论述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承担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重任。
《史论》认为:一个国家究竟采取哪种类型的政党制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该国的特殊国情和政权组织者自觉的制度安排。从中国近代历史上看,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足以担负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而担负这个使命的无产阶级,力量也不强大。这种特殊的国情,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走到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一直作为共产党的友党,共同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自觉的制度安排相结合的产物”。《史论》对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的阐述,实践与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所得结论令人信服。
以历史比较为研究方法
《史论》坚持把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置于世界之中来分析。第一章指出,近代中国早期政党的产生,与世界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密不可分。第四章指出,中国国民党一党制的建立,与世界法西斯兴风作浪的时代有关。第七章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有区别,与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有区别,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党制有区别,与原东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党制度也有区别。“在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类型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使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得到保障并富有成效;而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又会拓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涵,进一步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及领导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的伟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