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毛泽东读二十四史》书摘
2017年02月28日 17:10 红旗出版社 王小宽 张明林
登徒子不好色,且是个模范丈夫
【品读原文】人民日报的社论反冒进,使用的是战国时代楚国一位文学家宋玉攻击登徒子大夫的手法,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毛主席详细地讲了宋玉的故事) 起因是登徒子大夫在楚襄王面前说宋玉此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希望楚襄王不要让宋玉出入后宫。有一天楚襄王对宋玉说,登徒子大夫说你怎么样怎么样。宋玉回答说:“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楚襄王问,你说自己不好色,有什么理由呢?宋玉回答说:“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宋玉说这样一个绝代佳丽勾引他三年,他都没有上当,可见他并非好色之徒。接着,宋玉攻击登徒子说:“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厉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意思是说登徒子的老婆头发蓬蓬松松,额头前突,耳朵也有毛病,不用张嘴就牙齿外露,走路不成样子而且驼背,身上长疥疮还有痔疮。宋玉问楚襄王:登徒子的老婆丑陋得无以复加,登徒子却那么喜欢她,同她生了五个孩子。请大王仔细想想,究竟是谁好色呢?宋玉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他采取的方法就是攻其一点,尽量夸大,不及其余的方法。整个故事见宋玉写的《登徒子好色赋》。昭明太子把这篇东西收入《文选》,从此登徒子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至今不得翻身。
———引自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52页。
【品读精华解析】1958年1月12日,南宁会议开始,毛泽东一上来就讲1956年“反冒进”是错误的。“反冒进”是指1956年6月到11月,中央一些同志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财政赤字原料紧张的情况,提出反对急躁冒进。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反冒进的社论,毛泽东在会上认为是非常错误的,他说《人民日报》社论反冒进,使用的是宋玉攻击登徒子的方法。于是,毛泽东就详细地讲了这个故事。讲话的第二天,毛泽东还将宋玉的这篇赋印发给大家看。毛泽东讲这个故事并不是这一次。1958年1月6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见部分史学家、科学家和著名新闻工作者时,谈话中也谈到了宋玉写的《登徒子好色赋》,并朗朗地背诵起其中的话。
毛泽东用辩证的观点对这篇文章作了分析,他说:“宋玉攻击登徒子的这段话,完全属于颠倒是非的诡辩,是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夸大’的手法。”他风趣而幽默地说:“从本质看,应当承认登徒子是好人。娶了这样丑的女人,还能和她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照我们的看法,登徒子是一个爱情专一的、遵守《婚姻法》的模范丈夫,怎能说他是‘好色之徒’呢?”在毛泽东看来,登徒子是蒙受了不白之冤,应当为他“正名平反”。他把宋玉视为得意的论据,作为反面教材诡辩术的典型看待。
毛泽东这番巧解《登徒子好色赋》,为登徒子“翻案”给人以启迪。他引导人们思考:宋玉攻击登徒子固然用的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夸大”的诡辩术,而楚王和章华大夫却为之悦服,赞成了他的观点。这说明诡辩术是容易迷惑人的。作为领导干部,身边少不了有人进言、打各种报告,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要被诡辩手法所迷惑,像楚王和章华大夫那样轻信和受骗。
苏秦羞张仪说明人没压力难进步
【品读原文】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一样,大家团结的很好,这就好。你们整风,检查一下,批评一下,大家还是团结在一块。这就叫做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
从前有苏秦和张仪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鬼谷是个地方,出了一个先生,所以叫鬼谷先生。后来苏秦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邯郸这个地方,你们到过没有?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都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大概还不会安假牙吧!张仪回到家里,叫老婆看看他嘴里的舌子还在不在。他老婆说:舌子还在。他说:那就不要紧了。他跑到邯郸找苏秦,一去就住进“招待所”,大概是现在北京饭店之类的住所,好几天没有见到苏秦的面。后来,苏秦请他吃饭。张仪到了苏秦的衙门,看了摆的酒席,排场大得很,苏秦坐在当中高处,请了各国使节。
席面当然比我们今天吃的丰盛得多。但是却把张仪安排坐在下面角上,盛了点仆人吃的饭食给他吃。这下子张仪的气可就大了,无非是破口大骂苏秦你这个王八蛋等等。回到“北京饭店”,满肚子的气。“北京饭店”的经理看他这个样子,就问他:张先生脸色不痛快,有什么生气的事吧?他说:当然有气。就把当年和苏秦是同学,今天苏秦如此这般对待他说了一番,并且骂苏秦简直是无情无义,是王八蛋。这位“经理”说:这样看来,你在赵国呆不住了。张仪说:当然呆不下去了,马上走。“经理”问他:你到哪里去呢?他说:这倒还没有想好,不管他走了再说。“经理”说:看来只有到秦国去。张仪一想也对,就此动身。“经理”陪他走到秦国,一路的花费大概相当现在的三四十万人民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