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往事》书摘
2016年11月01日 15:08 红旗出版社 裴彦贵(主编)
张锦绅在动员群众加入九龙会中,自编鼓词、小调,运用文艺演唱形式进行宣传鼓动,时间不长,入会者就达万人。这时,他又从会员中挑选其精干,分配任务,叫他们到附近城镇去刺探情报,购置武器弹药,为举义讨袁做准备。九龙会所用活动经费,部分是张锦绅自筹,大部是绿林头头资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筹集,一支近两千人的武装队伍已基本组成。于是,张锦绅随即与东坎方面的革命党人李楚江联系,约定举义时间,内应外合,攻克东坎。
东坎,当时是阜宁县东北乡的一大商埠,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素有“金东坎,银八滩”之称。东坎与七套仅一河之隔,对张锦绅组织九龙会,发动数千人闹革命,东坎富绅、官府是早有戒备的。而张锦绅住七套街上张家祠堂.坐镇指挥,也不作半点隐瞒。原来,张锦绅与李楚江密约,以李做内线,除弄清东坎镇的一切情况外,还买通驻军的一个排长、两个班长,先在接火时当场枪杀其连长,于火线起义。九龙会打东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多数人并不了解其内情。他们一切准备就绪后,遂于民国二年(1913 年)农历八月十一日凌晨开始行动,一支1000 多人的武装队伍向东坎挺进。这支队伍多数人有钢枪、大刀、长矛等武器,少数徒手,并有炸弹、军号、马匹等等。参加攻打东坎的人,每人左臂系白竹布一条做标记,共买了两匹布(约20 丈)还不够,最后张锦绅夫人撕了家里的房门帘,用以补足。
农历八月十一日这天,七套九龙会队伍到达东坎后,占据了巷口要道,起初并没有遇到抵抗。谁知由于地处海隅,消息不灵,张锦绅、李楚江都不知“二月革命”失败已月余,仍按原定日期行动,又因行动不密,早为东坎驻军、权绅侦知,事先他们已有准备。突然,九龙会进镇队伍遭到出其不意的回击,故进攻受阻,竟日不克,致计划落空。攻打东坎的这批人马中,原多系绿林之人,一部分人于混乱中放火抢掠,不听指挥。及至驻阜宁、清江之袁军赶来镇压,部众溃散。幸而张锦绅还有点军事知识,果断地下令撤退,将全队人马安全渡过淮河。除尾队被追兵打死20 余人外,又损失了一些标志符号和九龙会的八卦旗。至此,九龙会攻打东坎的计划彻底失败。
张锦绅意识到情况的严重,当晚即只身离家南下。行前嘱咐各头头,要保存实力,待命行动,不要骚扰地方。他到上海后,随革命党人继续战斗,反袁讨袁,筹饷济众,并和杨虎、张少良、余润之、沙锡仁等革命者一起,筹划攻打肇和兵舰,后为袁军侦知,被密探诱捕解到南京。张锦绅在严刑拷问面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不幸于民国三年(1914 年)3 月14 日英勇就义于南京莫愁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追认张锦绅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