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 拉萨样本》书摘
2016年09月27日 15:44 红旗出版社 赖惠能 马新明(主编)
宗教圣城
拉萨的显要和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历史文化,更得益于其佛教中心的地位。拉萨成了藏传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
公园7 世纪,松赞干布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释迦牟尼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释迦牟尼8 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则从长安请来12 岁的释迦牟尼等身像。这是两尊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为了供奉他们,松赞干布修建了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大昭寺和小昭寺。其中文成公主请来的这尊12 岁等身像,据传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真身形象塑造,并亲自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见到等身像就如同见到佛祖。这两尊等身像进入西藏,也标志着西藏历史上佛教的正式传入。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公元8 世纪,金城公主将释迦牟尼等身像移供大昭寺主神殿。藏传佛教弟子把释迦牟尼等身像作为最大的精神支柱,称此像为觉沃仁波切。“觉沃”意为至尊,“仁波切”意为珍宝,即师尊大宝之意。这尊佛像成为整个雪域高原信仰的中心,朝拜供奉者络绎不绝,虔诚的信众用自己的身躯丈量朝圣之路,到大昭寺顶礼觉沃仁波切,实现他们一生殊胜的愿望。
在拉萨,虔诚的信众起床后首要事情,就是在家庭小佛堂神龛前添酥油、换净水、做祈祷,接着登上屋顶平台焚烧香草香树(烟祭),祭祀山神、水神和家宅神,请求保佑。然后相约邻居街坊,出门转经。转经围绕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进行,分内、中、外三圈,内圈围绕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殿转,中圈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八廓街转,外圈围绕包括布达拉宫、大昭寺、药王山在内的整个拉萨城转。信众一手数念珠、一手摇动转经筒、口念六字真言,成群结伴按顺时针方向匆匆行进,蔚为壮观。
以上谈到,藏民族的节日大抵都与藏传佛教相关,各种宗教活动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宗教活动是大昭寺传召大法会和萨嘎达瓦节。传昭大法会又称为大祈愿法会,从藏历元月初三起举行,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 年首先在拉萨为纪念释迦牟尼神变降仗妖魔而创设的祈愿法会,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众僧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诵经祈祷,讲经辩经,相法立宗,考取新的拉让巴格西学位(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纪念佛陀诞辰、成道、涅槃,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历时一个月。据说转经一圈功德超过平时数倍,因此转经的人倍增。虔诚的信徒,风餐露宿,不远千里,用身体丈量着大地,从四面八方缓缓叩来,终极目标就是朝拜大昭寺觉沃佛。
拉萨能够成为佛教圣地,还因这里集聚了藏传佛教众多著名寺庙。除了大小昭寺等著名佛殿外,如格鲁派六大寺庙之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噶玛噶举派的母寺楚布寺,直贡噶举的母寺直贡梯寺,噶当派的祖寺热振寺,达隆噶举的母寺达隆寺,还有扎叶巴寺、雄色寺、下密院、乳巴寺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289 座,在编僧尼4679 人。这些寺庙历史悠久,风格各异,规模宏大,拥有甘珠尔、丹珠尔、贝叶经等卷帙浩繁的珍贵文物,经常开展盛大的传统宗教活动,热闹非凡而影响深远。
实际上,拉萨的很多寺庙,文化底蕴不可小觑,承载着至少三重功能:一是学习场所,每个寺庙办有初、中、高不等的学经班,每天从早至晚,组织念经、学经、辩经,可授予格西学位(相当于博士)。二是博物场所,每座寺庙都藏有很多珍贵的经书、佛像佛具等国家级文物,发挥文物保护、展览作用。三是宗教场所,承担僧人的各种宗教活动及信众朝拜的场所。因此,即便不是藏传佛教信众,也能在此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知到文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