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赢Ⅲ》书摘
2016年09月13日 16:45 红旗出版社 宋鲁郑(作者)
是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政治制度,还是政治制度决定生产和生活方式?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之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现实中,主动或被迫模仿西制的欠发达国家比比皆是,却普遍未能解决落后问题。选票箱子解决不了吃饭和发展问题。现实中,选票箱子解决的问题明显不如制造的问题多;司法独立甚至还有如泰国那样促成司法政变的,拆了克里姆林宫,俄国未能建成希望中的白宫。东施效颦是弄巧成拙。无论什么政体,都要植根于本国的社会与文化,适合本国的具体情况。
体制不是几个聪明人主观设计的,而是在成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若《美国宪法》“穿越”到汉朝,被刘邦接受了,恐怕汉朝一天也活不下去,不会有近420年的长寿.王莽一朝照书本概念治国,死得很难看。秦创郡县,隋创科举,民国创共和,可谓出色,却分别只得寿14、37、38年、《美国宪法》推行80多年后发生了血腥的大内战,又当何论。美国体制不可谓不好,但美国在走向衰落又当何论。
制度是人定的,也是人来执行的,活人很容易绕过死制度。人心坏了,什么制度都不顶用。制度不是“永动机”,不可能自动保障长治久安。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长寿之方是科学,长生不老是迷信。国家兴旺靠的是解决其面临的主要矛盾,靠出色的大政方针、统一的思想路线、明确的政治路线、严谨的组织路线。
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我们还需要解决体制挨骂问题。在骂声中,精英们会丧失希望,走向颓废,像苏联那样“自杀”,让中国倒在民族复兴的门槛边上。拆了故宫,中国也建不成白宫,只会出白宫赝品。
四
从远近交替的观察可知,美由丑组成,正如法国高级香水由很臭的原料配比而成。我们在国内生活,每天都遇到不愉快的事,并为之愤怒。但宋先生有距离的观察在所有的丑恶之上看到了美,看到了中华体制的合理性,看到了我国未来的远大希望。
世界上的成就都是有代价的,成就越大,代价也越高。美国的成功之路和中国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例外。正是成功复兴的希望鼓舞我们保持乐观,不断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奋勇前行。
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结尾中说:“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在批判中华体制的一片喧嚣声中,我们要有定力,如宋先生那样保持“政治自信”,为实现“中国梦”不屈不挠地奋斗。